激发无偿献血热情,信任是关键

13.06.2014  12:18

  徐剑锋

  本报报道,6月14日是第11个“世界献血者日”。我市将于当天上午9时在客天下广场举行大型宣传、献血活动暨无偿献血志愿者“客天下”欢乐嘉年华。据了解,我市去年无偿献血29019人次,献血量7.34吨,临床用血量7.32吨,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

  血液是挽救生命的无价之宝。正如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挽起衣袖、伸出胳膊之时,爱心人士献出的不仅仅是鲜血,更是浓浓的真情、深深的爱心。点滴爱心“血浓于水”,挽救他人生命的意义,会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这也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最生动诠释。令人欣慰的是,无偿献血已成为我市医疗用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就是最好的例证。

  但与此同时无偿献血也成为决定临床用血的最重要环节,而现实是用血难一直困扰着大部分城市,如何保障医疗用血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对此,一个不容回避的关键是,接收献血机构及医院如何取得无偿献血者的信任?对献血者来讲,血是无偿捐献的,献血者有权利要求血液流淌得更透明,比如无偿献的血都去了哪里,这些血液到底是怎么处理的,等等。如果这些信息不是公开而且权威的,公众的种种怀疑势必会影响无偿献血的正常开展。有一项调查表明,有88.3%的人认为公众对献血程序信任不足,包括对运营方式、规范流程、回馈承诺的怀疑;曾有外地媒体曝出血站由于管理不严存在“卖血”牟利、浪费严重的惊人新闻,令献血者感到寒心和疑虑。

  因此,要持续激发公众的献血热情,除了对无偿献血政策要落实到位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公众的信任危机。在笔者看来,要让更多爱心人士自愿成为献血“英雄”,就应建立更加透明的献血用血机制,让信息制度更加完善公开。首先,要动态发布缺血的种类、用血规模等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对称机制;其次,平时要对无偿献血的操作流程、用血政策、管理方法等多广而告之;最后,还应建立血液使用跟踪机制,对输、配、用等实行一条龙编码网上查询,使血液流通、使用各环节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