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古”资源 古镇焕新颜

12.09.2014  10:28


松口千年古镇焕发出独特的韵味。(林翔 摄)

  ●本报记者  罗娟娟  何碧帆

  见习记者  黄  焱 特约记者  翁尚华

  梅县区松口镇建制早于梅州,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 也是梅州客家人下南洋的必经之地,更因地处水陆要塞而成为昔日粤东商贸重镇。近日,本报镇村行记者走进“自古不认州”的松口镇,探访这座千年古镇以“古”为“韵”、以“史”为“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以古为韵

  大项目激活“古”资源

  走进正在修葺的松口古街,历史的厚重感随处可触:重新修整、即将对外开放的松江大酒店依旧是整条古街最为“抢眼”的建筑,正在复建的火船码头逐渐显现出原貌,街道两旁经过修复的商铺开始营业。“古街修缮后,环境好了很多,很多原来空置的房子、店铺都重新有人居住、经营。”在松江大酒店旁开松口特产“企炉饼”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这条老街以前经常遭遇水浸,大多数居民搬出去后,整条街道显得很破败。现在经过修整,街道重新有了人气,不少人很乐意住在这样古色古香的建筑中。

  “松口镇有千年历史,有丰厚客侨文化,遗存了大量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松口古街也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古’资源丰富。”松口镇党委书记章广润介绍说,只有激活这些“古”资源,才能让松口变成有个性的城镇。为此,该镇引进企业投入9亿多元对该镇古街、古建筑、古码头进行修缮开发。近日,梅县区和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10亿元的松口古镇保护性开发项目,对松口古街连片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开发。如今,围绕“南洋古道·千年古镇”的开发建设,该镇逐步完善移民广场配套设施,兴建“共和世嘉”特色餐厅,推进投资802万元的中山公园升级改造。随着古街、古建筑、码头和商铺的修复,松口古镇将被打造成广东的“凤凰古城”,成为梅州旅游的又一新秀。

  以史为魂

  国字号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松口是梅州客家人下南洋的必经之道,在船上望着松口元魁塔缓缓从眼中消失,是很多南洋客家人对故乡最后的印象。日前,记者来到元魁塔所在的“中国传统村落”铜琶村走访发现,让该村跻身“中国传统村落”的不仅是元魁塔,还有随处可见的古民居、古井。而铜琶村不过是该镇打响“国”字号的其中一颗棋子,如今,该镇的南下、梅教、大黄、小黄村也正在积极申报“中国传统村落”,近日这4个村被评为“广东省传统村落”。相信不久的将来,松口将有更多的古资源被冠以“国”字号,成为古镇发展的新名片。

  “我们把传统村落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探索一条有产业支撑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章广润介绍说。记者在大黄村发现,时值蜜柚采摘时节,每个周末都有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而刚刚修缮完毕的丘哲故居,中西合璧的建筑也让游客大赞。去年以来,该镇在挂钩单位的支持下,积极统筹谋划山、水、田、林、路、房等综合改造,投入6000多万元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行动,建成“元成荘”农家乐和“善庆庐”客家风情客栈。建成横西村休闲运动广场、临江水景码头,完成环湖绿道主体工程建设,打造横西村“叶剑英元帅童年轶事馆”“孔圣棚私塾”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和“叶父坊”,激活乡村历史资源,让历史文化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利刃”。

  数说松口: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松口圩镇由1.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5平方公里,未来一段时期,规划面积将扩展至12平方公里,除了1.2平方公里的老街区,该镇还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繁荣商埠,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今年1至7月,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2.84亿元,比增21.5%;完成工商税收1048.34万元,比增2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