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村医群体需多管齐下

01.04.2016  10:57

  ■ 徐剑锋

  本报3月30日报道,上一任村医患病退休后,五华龙村镇吉祥村已经4年没有执证村医驻村为村民服务了,村民有小病则忍,但晚上突发急病因没有急救处置容易耽误治疗时机。去年吉祥村一患有气管炎的老人晚上发病,由于村里缺村医加上交通不便耽误了治疗时机,送往镇上时不幸离世……据了解,我市尚有160个村未配备村医。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基层公共卫生的任务更加繁重,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高,这些都赋予了乡村医生更大的职责。尽管乡村医生这个群体很重要,可看看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却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半农半医”的尴尬身份,让很多老一代村医难以获得满意的养老保障,新一代村医由于收入待遇偏低、职业前景不堪而出现人才流失、队伍断层等现象;另一方面,一些村医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缺少系统培训,难以适应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业已成为农村医疗事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无论是从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还是灵活高效地提供医疗服务考虑,乡村医生这支医疗队伍不可或缺。为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我市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梅州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镇”活动实施方案》,将统筹安排12亿元,以“强基创优”为抓手,全面开展“卫生两基示范镇”创建活动。这不仅为乡村医生搭建了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的舞台,而且用不断编密织牢的制度,确保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牢不可破。

  笔者认为,让乡村医生更好地满足百姓问诊看病的基本要求,必须提高村医各个方面的待遇,让他们得以安心工作,这恰恰也是给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一方面,政府要持续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断优化基层医疗服务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的技能水平和诊疗水准。尤其是对经验丰富、年龄较大的村医,更应探索灵活高效的考核方式,并通过“传帮带”等方式解决人才“断层”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改善村医的诊疗环境和工资待遇,让这个岗位更富吸引力,让村医高手乐意留在农村、扎根农村,让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重回老百姓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