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火箭创始人畅想:坐火箭从北京到广州20分钟

29.05.2018  05:08

     “坐火箭从北京到广州20分钟

     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火箭成功发射 创始人舒畅讲述商用火箭从0到1的故事

  5月17日7:33,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OS-X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火箭,其首飞成功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创始人舒畅获得了很多掌声。

  首飞成功后,舒畅比之前更加忙碌,各种调研、考察以及媒体的采访接踵而至,“首飞成功是商业火箭的从0到1,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技术更多的创新从0到1”。近日,舒畅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梦江

  舒畅定了个规矩,在公司不允许叫“”,而是直呼其名,谁称呼其为“舒总”,就要在公司群里发红包。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舒畅没有给自己单独设一间办公室,而是和其他员工一样,在偌大的办公区中有一个小小的“格子间”。这名32岁的年轻人有着过硬的技术功底、理科男的缜密逻辑、良好的口才以及毫无架子的真诚。

  大学曾创业做外卖平台

  “我们要打造的就是平等、有话直说的文化。”舒畅认为,创新是商业火箭公司的生命,而创新从一开始就是容易被质疑的,所以要鼓励大家把观点亮出来。因此只有当整个公司形成一种保护“有话直说”的氛围,大家才会敢把想法说出来。

  在2015年创建公司的时候,舒畅年仅29岁,为什么是他?为什么要造火箭?这还要从舒畅在大学时期就种下的创业梦说起。

  舒畅本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飞行器设计专业,因为觉得设计战斗机特别酷炫,所以他学的是战斗机设计。大学时代的他学习很刻苦,那时候他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经济、历史甚至包括医学等各种书籍都看。

  “坦白说那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适合做什么,所以才天天看书。”舒畅认真剖析自己:有理工男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善于言辞、善于跟人打交道,综合素质较好,最后得出结论:“我是适合创业的。”在大二下学期,舒畅确定了自己要创业,并立刻开始尝试。

  第一次创业是做夏令营,舒畅将高中母校和北京高校的资源联合起来,做的夏令营活动取得了成功。后来,舒畅又发现了大学生对外卖的需求,很多学生认为外出吃饭浪费时间,如果给他们送餐并加上一些跑腿费,他们是愿意接受的。在对大学生外卖需求市场进行了调研之后,舒畅从老家拉来了一些朋友,跟着自己创业送外卖。

  “那时候还不懂互联网,就靠着小灵通,接到订单再去买去送,每一单加一两块跑腿费。”做了一段时间,舒畅发现,做不下去了。他认为,这次创业失败是输在了自己能力不足,不懂互联网,不懂融资。但这次经历让舒畅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本科毕业后,为了弥补自己不懂经济不懂投融资的“短板”,舒畅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在北大读硕士期间,舒畅热衷于去报告厅听企业家们的演讲,在激励自己的同时努力获得创业所需要的资本和资源。

  商业火箭从0到1

  硕士毕业后,舒畅进入了航天科技集团,主要负责产业投资。2014年底,国家下发文件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卫星研制领域,“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商业航天的政策窗口逐步开启。舒畅敏锐地嗅到了商业航天的风口,他想要投资一家民营航天企业,但找了一圈后发现,市场上并没有这样的公司。“我为什么不能自己来干?

  2015年8月,舒畅开始组建团队。如今舒畅公司的总裁马超是舒畅在北航的师兄,也是他的辅导员,博士毕业后便进入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一直从事国家重大科研工程,三十出头已经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年轻领导干部。马超对舒畅要自己造火箭的计划很认同,但由于自己手中做的事情也很有成就感,因此一开始拒绝了舒畅。

  最终让马超下决心加入的反而是困难和挫折,很多人对舒畅要自己造火箭不屑一顾,“不要拿美国来对比,国情不同,中国不可能造出私营火箭”。这刺激了马超,他跟舒畅说:“以前没觉得这件事多有挑战,现在我们非得把这枚火箭打上天不可。

  如今,舒畅的团队已有120多人,大多数都是85后,舒畅求才若渴,公司仍在大量招人。“我们需要聪明人,因为爱动脑筋的人总是不断有创新的点子。”让舒畅最为感动的是,一位同事曾经拉着他的手说,“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一定会跟着公司走下去。

  走自主研发的路

  火箭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组建团队后,舒畅最大的难题就是融资。“一听说我们要造火箭,一些人甚至把我当成骗子”,谈起早期融资的经历,舒畅坦言碰了很多钉子。“那时候我才29岁,还长着一张娃娃脸,说要在中国造商业火箭,别人觉得不靠谱也属正常”。舒畅坦然回顾着那时的窘迫,“好在我们每个阶段都熬过来了”。

  公司成立之后,舒畅带领团队立刻着手做方案设计然后进行认证。他们认为,“穿新鞋,走老路”将是商业航天的末路,舒畅决定走自主研发的路,这意味着长时间的付出。而首飞火箭上的“黑科技”就是对团队付出最好的回报,“发动机、综控机、无线通信、飞控软件等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以说,火箭上的心脏、大脑、小脑都是我们自己掌握的。

  首飞前半个月,核心研发团队已进驻发射基地,开始进行高强度的准备工作,半夜下班甚至通宵都很平常,其间一位同事过生日,当大家把生日蛋糕推出来的时候,这位同事流鼻血了。首飞成功后,研发团队所有人都哭了,自己造的火箭飞上了天,这种成就感无与伦比。

  舒畅对公司名字好不好非常在意。当初在给公司起名时,舒畅左思右想,有一天晚上舒畅躺在床上,手里有本书,是风靡创投圈的《从0到1》,书中认为,必须要有梦想,要不断创新,让未来与众不同并且更加美好,从0到1,才能创造无限的价值。

  舒畅当时就决定了公司的名字——零壹空间,做中国商业火箭的从0到1,做商业火箭创新的从0到1。有了这个想法后,舒畅大半夜兴奋地给好多人发了微信,问他们对这个名字的看法,有很多人觉得不错,也有建议他,苹果公司这么牛,你不如叫梨公司,很有特点也很容易记住。但舒畅认为,名字原本没意义,因为公司有价值才得到大家的认可,名字才有价值。“把本来没有意义的名字变成大家都认可的名字,作为创业者很有成就感。

  让火箭成为交通工具

  首飞成功后,有人称这是“中国版SpaceX”,舒畅则认为,自己走的是一条和SpaceX差异化发展的路。“我们现在做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主要是针对500公斤以下的小卫星,SpaceX针对的是一吨级以上的大卫星。

  目前舒畅公司有M和X两个系列的火箭,M系列运载火箭为小卫星客户提供发射服务;X系列火箭是为航空航天技术验证量身打造的专用飞行试验平台,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航天飞行试验专业、开放、低成本的助推火箭的空白,全面助力航空航天前沿技术实践与转化。舒畅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至少还有三次火箭发射计划。

  实际上,舒畅更想做航天领域的华为。“这符合中国国情,我们不造梦,我们是实干派,希望能实实在在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对大众而言,火箭发射、航空航天神秘而遥远,发射商业火箭能给大众带来便利吗?对此疑问,舒畅举例解释,比如火箭发射卫星信号,解决了飞机、大海中上网的问题,这是目前已经实现的。“再大胆一点设想,一枚火箭从北京飞到广州大约只需要20多分钟,如果我们把成本降下来,火箭能不能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舒畅坚信,未来取代飞机的一定是火箭,不断的创新将带来变革。

  为了实现梦想,作为创始人的舒畅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每天18小时,一周六天都是处于工作状态,还经常飞来飞去出差。在舒畅办公桌的最显眼位置上摆放着他们自主研制的火箭模型,在模型旁边,是一家三口的照片,舒畅抱着女儿,紧挨着太太,笑容灿烂。

  “前几天在天桥下有一个可以上台唱歌的活动,4岁的女儿不敢上去,我就上去唱了,唱完再鼓励她。”尽管因为工作太忙陪伴女儿的时间不多,但舒畅尽量让自己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有一个为梦想努力奋斗的爸爸,我希望她能感到骄傲。

  对话

  5~10年在细分领域成为龙头企业

  广州日报:怎么看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前景?

  舒畅:2015年是我国商业航天元年,这一年成立了若干家卫星公司、火箭公司,行业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公司的卫星还没来得及上天,火箭还没拿出产品,与国外差距很大。

  但我国商业航天的前景很好,我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人才优势,工程师红利,而且军民融合的政策给商业航天很好的土壤,资本、人才、政策都有利于行业发展。以我们公司为例,虽然我们比美国的SpaceX公司成立晚13年,我有信心再过5到10年,可以拿出一些产品跟他们一较高下,在细分领域获得龙头地位。

  广州日报:你对年轻人创业有什么建议?

  舒畅:自带梦想和情怀的创业,能够激励很多年轻人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现在我们的创业氛围很好,因而年轻人更要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未来会有很多新技术,新变革,一定会有大量的人来质疑,希望年轻人能坚持梦想,把科技创新做到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