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火车站“老铁路们”的最后一年春运

10.02.2015  22:20

  广东新闻网深圳2月9日电(王香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春运中的深圳火车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已在铁路岗位上工作了30至40多年,见证了特区和铁路的发展与变迁,见证了千万旅客的离别和团聚。

  今年,这些两鬓斑白的铁路人将经历铁路生涯中最后一个春运,然后走下岗位,回归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

  “老行家”铺好安全回家路

  徐湘衡1973年进入铁路工作,从19岁到现在,一晃就在铁路干了42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称为行车外勤岗位的“老行家”。从以前的笋岗货运站到现在深圳客运站,从调车员到外勤值班员,他没有出过任何安全事故。调车作业无论酷暑寒冬,都要风里来雨里去,像猴子一样在机车头攀上跳下,危险系数高;夜班熬人且受蚊虫叮咬。但工作再辛苦,他也从来没想过离开铁路。刚改革开放时期想跳槽不是件很难的事,曾有几次跳槽的机会,但是他都放弃了。他说:“祖辈都是老铁路人,我觉得铁路像家一样,不想离开”,时光过得真快,好似转眼间就从年轻的小伙子就变成了白头翁。他目睹了铁路日新月异的变化,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再到高铁的时代;见证了铁路春运汹涌民工潮的拥挤到现在的春运乘降温馨又从容。他说:“作为铁路人,感觉挺自豪”。

  春运开始以来,徐湘衡每个班都要接发列车100多趟次,主要负责检查和确认列车安全情况,并给予相应信号,虽然辛苦,但他的作业流程仍然滴水不漏。“我干了一辈子铁路,发出去的车不知道有多少趟,旅客上了车,就把安全交给了我,我不能马虎。”徐湘衡对记者说。春运5天以来,深圳站共发送旅客36.2万人次,这些从深圳站出发的列车,许多都是由徐湘衡检测和发给开车信号,当车上的人们踏上返家的旅途,人们是否知道这条安全回家路是由他铺就。

  “老将军”余热温暖旅途

  “请拿好你们的身份证和车票,从这边上车。”夜色中,59岁的黄泳前在东广场进站口一边用小喇叭宣传,“我这个票在哪里候车?”他马上微笑着做了一个标准的指引动作,“请到前面地铁交通层候车。”说完马上又前往下一个旅客扎堆的地点。他不停穿梭在人群中,一边宣传一边把未到进站时间的旅客引导到指定候车区,虽然晚风冷冽,但他的额头却挂着汗珠。

  黄泳前已经在铁路工作38个年头,临近退休的他依然热情十足,今年春运车间本来给他安排了轻松的工作,但他非要到最辛苦的进站口去。为了减轻候车室客流压力,保证旅客候乘安全,深圳火车站春运期间停售站台票,许多旅客不理解这一规定的目的,纷纷在进站口找黄泳前要求解释。一个班12小时下来,直把他累得两腿发软,嗓子火辣辣地痛,但他还是乐呵呵地干着。站前广场旅客聚集,稍不注意就被旅客的行李轧到脚,被轧的次数多了,黄泳前特地买了一双硬头皮鞋,每天上班前笑呵呵:“你有轧脚轮,我有硬皮鞋。”这也是他很多种找乐子、减压力的方式之一,但他讲给新职工更多的是“把旅客和自己之间的工作区别撇开,把组织旅客上车当做送自己的朋友亲人,感觉又轻松、又快乐。

  “这里人少,请从这里进站!”“拖大件行李的先生,来这里有义工帮忙!”一声声嘹亮的提醒从黄师傅的喇叭里不停传来,而看到他时,他又已到了另一个卡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