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班的苦辣酸甜
劳动去(摄于1974年11月梅县地区五七干校)
编者按:
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为响应党中央“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扎根农村干革命,青春献给新农村”的号召,大批来自城镇的知识青年满怀激情和理想,投入到了全国上山下乡运动的热潮。
知青经历使这一代青年磨炼了意志,加速了成长。如今,知青岁月已成过往。为追忆那永不泯没的情愫,再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百姓”版推出“知青故事”栏目,以飨读者,欢迎投稿(800字左右,可附照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黄丹虹
1973年10月31日,是我一生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高中毕业的我离开生活了16年的温暖的家,背起行囊,奔向了梅县地区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成为下乡知青中的一员。我在两年多的知青岁月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一连炊事班度过的,深深体会到了苦辣酸甜……
为了让知青和干部学员吃饱吃好,有充沛的精力参加生产劳动和学习,凡是到炊事班工作的炊事员必须尽快学会捅炭火、封煤灶、熬米粥、蒸馒头这些最基本的厨房技能。
做馒头的技能可是个大学问。那天凌晨,我们生搬硬套地做好馒头形状后,把馒头放到蒸笼里去蒸。15分钟后,我们打开蒸笼盖一看,那些馒头一个个像“小瘪三”似的没有松发,咬上一口尝尝,还有酸味呢!我们赶紧叫醒班长来“拯救”另一半还没下锅的面团,这才没事。
后来,寮背岭的篮球场竣工投入使用,干校知青连就重新组建了篮球队,还增加了女子篮球队,我也参加了。因为训练的时候女子篮球队经常凑不足十个人,无法进行对抗赛训练,教练便把男篮队员和女篮队员混合在一起开展对抗赛训练。
有一天早上,我发现食堂总务钟叔在一旁观看了一会训练,便黑着脸走开了。那天晚上炊事班正好开班务会,钟叔便正儿八经地开腔了:“你们早上打篮球时,男男女女混在一起,在篮球场上跑来跑去,撞来撞去,成何体统?”我们没有理会钟叔的唠叨,只要不耽误工作,早上照例去打球——谁也没有权利剥夺我们苦中寻乐的机会呀!
在艰苦的知青岁月中,我们这群刚离开家的孩子们结下了极其珍贵的知青战友情。
我在农作班劳动的时候,经常要挑大粪给萝卜和甘蔗施肥。一天傍晚收工时,我发现自己的劳动鞋和裤腿上沾有大粪,臭烘烘的,为了不影响大家的食欲,我决定先去冲凉换洗干净后才吃晚饭。等我回到宿舍,却发现室友小刘已经帮我把饭菜打好了,还很细心地用她自己的饭盆盛上开水,把我的饭盆放到开水中保温,上面还用一张报纸盖着。我心里非常感动,可嘴里却只会傻傻地说:“你,你这么好啊!”小刘开玩笑地回应我:“你才知道我好啊?”后来,有时我先干完了活,小刘收工较晚时,我也主动帮她打好饭菜,并用之前她帮我保温饭菜的方法如法炮制。她收工回来发现后,模仿着我的口气说:“你这么好啊!”我也鹦鹉学舌地回应道:“你才知道我好啊!”说罢,两人会心地哈哈大笑,那种真挚的感情,就像姐妹一样融洽、纯朴、自然。
(作者单位:梅州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