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工作站答卷 ①|“小站点”撬起人才培养大体系 技师工作站建设映射出的城市内生红利

13.04.2021  16:03

面对三区叠加的机遇,要建设建成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人机匹配,品质生产是必然要求。如何使500万产业工人能够转化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推动质量型人口红利的形成成为关键。

近年来,东莞政企携手开始了对广大行业、企业技能人才内生培育机制的探索之路,其中,设立技师工作站更是面向企业的重要政策。三年来,在政企携手聚力下,该政策不断完善推广,逐渐成了东莞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点,形成了一套宝贵的“东莞经验”。

▲杨晓光在唯美陶瓷技师工作站带徒弟

小站”高能

挑起企业育才“大担子 ” 

我这一刀下去,就要表现墨分五色,有深有浅。”坐在唯美陶瓷技师工作站熟悉的创作台前,杨晓光手执刻刀,一边在陶板上演示,一边向徒弟们耐心讲解着实操时的技术要点,恨不得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这样的“授予”,杨晓光已持续了6年之久,尤其是从2017年起,东莞政企携手探索建设技师工作站后,这种“传帮带”更是进入了高产期。仅杨晓光一人就先后培养了50名徒弟,且个个都是企业里的技术核心骨干,有23名徒弟获评“广东省高级陶瓷装饰工”,19人获评“广东省高级陶瓷产品设计师”,9人获评“广东省助理工艺美术师”,6人获评“广东省工艺美术师”。

短短的几年间,唯美陶瓷技师工作站以杨晓光为基点,逐渐生根发散,成了企业核心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产地。如杨晓光第一代徒弟唐贤东、黄磊经过多年培养,不但能独当一面,且均已成为师傅单独带徒,在产品研发与创新方面,相关产品荣获国家级金奖2枚、银奖2枚、铜奖1枚、创新设计奖2枚。

实际上,于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而言,技师工作站的作用和意义远不止于“传帮带”层面。在东莞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撑下,唯美陶瓷敏锐地抓住了政策的引导性价值,将技师工作站视为一个支点,成功将企业人才体系与技师工作站有机衔接,聚焦关键生产岗位培育人才,以点带面建成了企业内部较为成熟的技能成长生态圈。

在技师工作站体系的支撑下,先后开展了陶瓷装饰工、烧成工、陶瓷成形工、陶瓷原料准备工等6个工种的人才评价工作,537人参与技能人才评价考试,其中341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又如工作站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主导推进企业内部职称和星级考试,技术与工资挂钩,自主评定的118名“三高人才”每月可获1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人才补贴等。

企业健全的人才培育体系和一系列激励措施,不但有效打通企业人才成长通道,也有效增强了人才对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在过程中,唯美陶瓷技师工作站犹如一个小小的支点,撬起了整个企业较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大体系。

政策引领

催生“高技”人才培养新模式

唯美陶瓷技师工作站仅是东莞政企携手推进完善技师工作站建设的一个典型写照。4月12日,市人社局公布了三年来东莞技师工作站建设工作的成效,并对三年来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提炼:截至目前,全市设站累计已达102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涵盖数控模具、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造纸、建筑等10多个行业领域,重点聚焦推动东莞先进制造业的技能人才开发,助推建站单位的人才和经济效益双提升,3年来,各建站单位技能人才每年普遍提升16.5%以上。

记者梳理东莞政企携手开展技师工作站建设工作历史脉络发现,东莞的技师工作站建设分两个阶段。其中,2017年之前为探索起步阶段,全市仅设立了12家技师工作站,但这12家技师工作站却为后继该项工作的推广、扩散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出了有效的探索,如技师工作站的功能定位、产业赋能等。

2018年,东莞启动“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市人社局结合第一阶段的探索经验,出台《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师工作站设立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赋予技师工作站具体的功能定位:打造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载体,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现有高技能人才作用,采取师带徒等方式传承技艺,培养思想道德好、技能水平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进而推动行业、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除此之外,《办法》还明确了技师工作站每年要培养10名以上技能技术骨干,开展1项以上技术攻关或技能创新,组织或参与1项以上技能竞赛或技术交流活动,与1家以上院校保持校企合作关系,鼓励承担或参与职业标准开发等5项具体工作职责。计划到2021年全市技师工作站达到100家,对成功设站的单位,市财政给予30万元补贴,分3年拨付。

办法》出台后,成功地激发了企业的热情和关注,技师工作站从最初的12家点点星火,逐年扩散。仅2020年一年,通过层层严格的考察、评审后,仍有30家企业通过获准设站,这30家技师工作站所在企业以制造业为主,行业分布广,与东莞产业结构高度吻合,具有专业特色明显、行业新、科技含量高等特点。设站企业基本属于我市支柱型战略新兴产业,其中电子信息类企业占比20%;自动化或智能设备类企业占比33.3%,新材料、新能源类企业占比20%,且设站企业均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在行业中基本处于领先地位。

以位于石碣镇的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投入集团营业额6%至7%研发经费,有国内外各类发明专利99项,自主开发培训课程达1400多门类。同样,位于虎门镇的东莞康源电子有限公司,每年也投入近100万元用于人才体系优化和人才培养,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倍增计划”企业。另外一家获评企业的技师工作站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非常重视企业创新团队建设,目前该公司大学以上学历研发工程团队近200人,其中博士后、博士、硕士近100人。

到2020年,东莞技师工作站建设累计达到了102家,《办法》的引导性作用凸显,政策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广大行业、企业参与有效地催生了企业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载体的成型落地。

六大效能

筑基东莞技能生态圈

符合企业饥渴点的政策引导和有效服务,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开发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市人社局数据显示,3年来,全市各建站单位共为技能人才开发、培养、激励投入资金累计达2.4多亿元。在站技能人才常年保持在510人以上,培养岗位急需或重点技能岗位技术技能人才1840多人,19个建站单位通过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岗位技能传承,学徒备案数达2156人,技师工作站成为建站企业技能人才开发的主阵地。 然而,东莞技师工作站建设带来的效应远不止于企业技能人才开发一个方面,甚至从全市技能人才战略高度来看,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31日,东莞市技能生态建设推进会暨职业技能英才交流会顺利举行,东莞市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与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11名职工代表,成为东莞首批通过企业自主评定后,成功领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这标志着东莞首批职业等级认定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结出硕果。

两家公司的11名职工代表首尝政策红利,并不是偶然。近两年,市人社局根据“放管服”改革部署,在省内率先推行了企业技能人才的自主评价。实践过程中,企业的技师工作站发挥了重要的主推作用,新奥燃气、轨道交通两家企业的技师工作站主动承担了7个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并成功备案为广东省第二批试点企业,完成了首批155人的考核认定工作。正是依托企业技师工作站,东莞今年又推动了50家企业推进技能等级评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技师工作站成为技能人才评价改革的主战场。

除了上述效能外,技师工作站还在东莞市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开发、企业技术攻关和技术应用、营造“工匠精神”氛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市20多家工作站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开发认证,其中10家工作站申报的4个工种开发已有1个通过人社部备案,11个培训课标通过市培训课程标委会备案,5个专项能力考核规范全部通过人社部备案,工作站参与开发占了全市开发总量的28.6%;各技师工作站开展的技术攻关和创新项目累计达300多项;80%的建站企业长期保持与院校稳定的合作关系;技师工作站中产生“首席技师”104人,“莞邑工匠”8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年,人社部中国劳动保障和社会科学研究院结合 “技能人才之都”3年来的战略观察及研究论证,以及东莞实际情况,从顶层设计上对东莞人才战略提出了建议:通过创新技能评价、聚焦技能效能、提升技工教育、做大技能资源、建设技能城市,塑造“广泛共识、效益突显、共生多赢、开放发展”的技能生态,推进“技能人才之都”建设的升级发展,让技能人才进一步成为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有效因素,成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内生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关键一条便是推动现有技师工作站提质增效,并推动设立镇街园区一级工作站,推动市镇两级工作站扩容,发挥技师工作站的引擎作用。推动条件成熟的企业开展技能效能诊断,构建企业技能生态系统,实现“五推进四衔接三变革”,推进企业建设技师工作站、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五方面工作;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与员工薪酬制度、与工程技术职业贯通、与人才职业发展、与公司战略四方面的衔接;实现企业的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提升企业的技能效能,并有序推广到各级各类企业,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这也意味着在“技能人才之都”建设下一阶段工作中,技师工作站的数量和质量都将进一步提升,基础和引擎作用将进一步提高。

文字:王子玺

摄影:市人社局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