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孩子希望的火花

26.01.2015  18:46

  ●丰顺县教育局  杨绍阶

  前段时间偶然看了刘燕敏的一篇短文《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觉得很有意义,随即翻印了一些,分送同事、亲人和朋友。文中讲了一位母亲三次参加家长会的事。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顽皮多动,在板凳上坐不了三分钟。”她听了很失落,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在板凳上以前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全班也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然而,她振作起精神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第二天上学,儿子起床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只要你再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高中毕业,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最近下乡检查教学管理工作,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些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有的评了90多分,有的评了80多分,有的评了10来分、20来分、30来分,有的只是在作文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或者只写了一个小小的“”字,有的甚至什么标记也没有。经反复仔细查看,原来作文成绩好的学生,每次的作文评分都很高,作文也确实写得不错,不但选材较好、内容具体,而且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而那些评分很低或只画“√”只写“”或什么标记也没有的作文,确实写得比较差。以我的理解,作文画“√”或只写“”,表示老师只是看过而没有改过,而什么标记也没有的作文,可能是老师没有看过。我认为,不管学生作文写得好或差,作为批改作文的老师都不能吝啬下笔批改。

  那位母亲巧妙地指出孩子应该改正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使孩子树立信心,这是对孩子的激励和期待。而一些教师评价学生的作文为10来分、20来分、30来分,有的只是画了一个大大的“√”,有的只写了小小的“”字,有的甚至什么标记也没有,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丧失信心、丧失斗志。以上对待孩子的两种方式,产生两种不同的推力,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愿我们的家长、老师,都像那位母亲,都做点燃孩子希望火花的使者,让孩子树立信心,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中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