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岛监测公报发布,北京街再度蝉联

13.05.2021  20:13

大洋网讯 2020年广州平均气温热岛强度为1.05℃,是2014年以来最低。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最新发布的《广州市城市热岛监测公报》显示,广州热岛强度较强的域主要在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中南部、白云区西部和南部、花都区南部、海珠区、黄埔区南部和番禺区中北部。其中,白云区江高镇成为2014年广州发布热岛监测公报以来,年年“榜上有名”的镇街,越秀区北京街也再度蝉联。

从化、增城、花都、南沙部分区域较“凉快

广州市城市热岛监测公报》显示,根据12个城市指标站计算的2020年广州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城市热岛强度分别为1.05℃、1.46℃和0.38℃,均为近7年最低值,与2014-2019年相比降幅分别为0.21℃~0.41℃、0.29℃~0.62℃和0.58℃~0.79℃。

空间分布上,2020年平均气温热岛强度较强的区域主要在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中南部、白云区西部、花都区南部、黄埔区南部和番禺区中北部,这些区域热岛强度超过1℃。其中白云区江高镇、新市街,从化区太平镇、良口镇、街口街,番禺区洛浦街、桥南街、钟村街,海珠区沙园街、琶洲街、江海街、风阳街、滨江街,花都区花东镇,荔湾区南源街、西村街,黄埔区夏港街,天河区林和街,越秀区北京街、梅花村街,增城区石滩镇等地的城市热岛强度达到1.5~2.0℃。城市热岛效应较弱的区域主要位于从化区东北部、增城区西北部和东部、花都区北部和南沙区南部等区域,热岛强度在0.5℃以下。

4月30日,在烈日下的北京路,一位女士举起手臂遮阳,另一位女士则戴着大防晒。

与2019年相比,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番禺区大部分地区、花都区大部分地区和增城区大部分地区2020年平均气温热岛强度有所减弱,减弱幅度在0.3℃以上的区域有:白云区太和镇,番禺区小谷围街、新造镇,海珠区凤阳街、南华西街、琶洲街、新港街,花都区新华街,黄埔区红山街,荔湾区彩虹街,天河区猎德街、龙洞街,越秀区二沙岛,南沙区横沥镇、南沙街、万顷沙镇,以及增城区荔城街、小楼镇、增江街、新塘镇、中新镇和石滩镇。

另外,从化区、白云区中东部、天河区中北部、番禺区南部和南沙区北部等区域2020年平均气温热岛强度有所增强,增强幅度在0.3℃以上的区域有:从化区吕田镇、良口镇、鳌头镇、城郊街,增城区正果镇、派潭镇,花都区梯面镇、花东镇,黄埔区九龙镇,番禺区桥南街、化龙镇,南沙区万顷沙镇等。

城市热岛强度达标

从季节上看,2020年冬季广州市平均气温城市热岛强度为1.3℃,是全年最高,其他季节热岛强度介于1.0℃~1.1℃之间。与2019年相比,春季持平,冬季上升0.2℃,夏季下降0.2℃,秋季下降0.4℃。

2020年广州市城市代表站夏季(6月-8月)最高气温的热岛强度平均为0.46℃,全市各地夏季最高气温热岛强度小于3.0℃,达到了住建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对城市热岛强度的要求。空间分布上呈现多大值中心的特征,有6.7%的测站夏季热岛强度≥1.5℃,分布在增城区正果镇、增江街、石滩镇,越秀区梅花城街,天河区林和街,南沙区大岗镇,荔湾区西村街,黄埔区永和街、新龙镇、夏港街、联合街,花都区花东镇,海珠区江海街,番禺区钟村街、小谷围街,从化区良口镇,白云区钟落潭镇、同和镇、江高镇。全市有59.8%的测站夏季热岛强度≤0.5℃,主要位于从化区、花都区、白云区西部、增城区中北部、南沙区中南部。

广州市城市热岛监测公报》显示与2019年相比,除从化东北部、增城东北部和东南部、白云区东南部、黄埔区中北部、天河区外,大部分地区2020年夏季最高气温热岛强度下降。

建议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

根据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城市热岛强度划分为五个等级。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市3.1%的区域热岛强度达到中等程度,66.0%的区域强度为弱,30.1%的区域为无,没有出现强和极强级别。

针对广州目前的城市热岛效应状况,气象专家建议改善城市表面和城市形态,积极推动城市降温综合措施在城市更新和新建组团中的应用,包括增加水体和植被覆盖、采用低反射建筑表面、构建风廊、加强通风设计、设计街道降温方案等。同时,在大面积土地开发建设中严格落实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其中有些措施也能起到缓解城市热岛的作用。此外,专家还建议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引导与科普宣传,从有关法规、政策的制定方面,推动减缓热岛效应的具体工作。如健全、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推进建筑节能,推广“绿色”建筑材料。此外,在科普工作中应加强减缓热岛效应宣传,鼓励各部门和市民承担起减缓热岛效应的职责,并成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力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叶卡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