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象与海洋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4月7日,热带气象与海洋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王会军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曾庆存院士,中国工程院陈联寿院士、丁一汇院士,以及来自东南亚、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等国家和地区和国内的1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于新文在致辞中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发展,必将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同时也对沿线的热带和海洋气象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世界各国专家共同研讨热带气象与海洋科技合作,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合作共赢理念的具体体现,也将进一步推进热带气象与海洋科技研发工作。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热带和海洋气象事业的发展,已逐步建成了热带和海洋气象综合观测体系、预报预警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并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以及有关高校的支持下,不断提升我国热带和海洋气象的监测预报预测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气象发展水平。2016年2月,中国气象局和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海洋气象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海洋气象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中国气象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科研业务单位的合作,依靠科学家的智慧,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共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热带和海洋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合作,造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福祉。
王会军在致辞中强调,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和周边国家、地区在气象、海洋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以科技交流、资料共享等方式促进对相关区域的天气气候和海洋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的认知、提升热带气象与海洋监测预报预测能力,从而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气象海洋服务保障和灾害预警提供科技支撑。
陈联寿、丁一汇、王会军及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Rechard Graham博士、美国北卡罗纳州立大学谢立安教授等专家应邀作了《热带气旋快速变化的研究综述》、《欧亚大气遥相关及其对东亚天气气候的影响》、《东亚冬季气候变率的研究》和《英国气象局GloSea5季节预测系统的最新进展》、《海洋灾害预防、教育和减缓概述》等方面的大会报告。
此次会议为期3天,以“热带气象与海洋科技合作”为主题,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气象保障科技需求,与会专家在热带极端天气监测和预报、热带海洋灾害监测预报与卫星资料应用、季风变异与气候预测等有关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讨。会议期间还举办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和评估论坛(FOCRAII)等。
会议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承办,中国气象学会、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及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等单位具体协办。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的省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实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发展经济社会的重大战略与举措。“十三五”期间,根据广东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署《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合作备忘录》,双方继续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推进“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将提高广东海洋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减少海洋气象灾害对人民群众的威胁及对海洋经济开发的影响,满足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