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更加关注重点群体和弱势群体,各界人士建言献策
悠悠万事,唯民为大。今年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民生领域,提出将致力于推动民生兜底、服务提质、创新提效,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取得初步成效,努力打造民生建设的“东莞品质”和全面小康的“东莞样本”,实现全国领先、全省示范。
时值东莞两会期间,民生话题热度持续。“建议加快发展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建议加快建设‘长者食堂’”……多位代表和委员围绕民生保障和民生服务积极建言献策,广大市民也对今年民生领域的多项重点工作颇为关注。
关键词1:兜底保障
加快发展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
市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全年我市累计投入1.65亿元为4.5万名持证户籍残疾人发放各类补助;共审核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数6232户,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14534人;共为1.1万多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为99.54%;为6576名残疾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为268人次提供集中托养服务;为17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改造之后,真的给我省了很多力气,又方便又安全。”阿霞(化名)对市残联提供的无障碍改造十分感激。她的丈夫因中风导致偏瘫,生活无法自理,对于体型较小的阿霞来说,每次帮丈夫洗澡、协助其上厕所、外出等都是一次挑战。通过家庭无障碍改造,增加了厕所、楼梯的无障碍扶手,并改造了门口斜坡,大大改善了居家环境,让阿霞丈夫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也降低了摔倒风险。
从小处着手,保障好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活,是我市努力做好残疾人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任务?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加大残疾人帮扶力度。今年1月起,市残联已经开始着手完善残疾人参保个人缴费补助范围,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补助制度,对低保以上的重度残疾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助,有效保障残疾人群体“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预计今后每年将有逾2万名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助。
同时,着力扩大残疾人服务供给,拟建设新的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扩大托养服务覆盖面,在保障现有服务继续开展、不断层的基础上,将以残疾人需求为出发点,开展东莞市残疾人托养服务现状调查,制定《东莞市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方案》,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托养服务制度。
这些工作方向与市政协委员王晓蔚和周柯的期待不谋而合。今年两会,他们将为加快发展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发声。“社会化托养服务是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是关系到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
王晓蔚表示,他们希望扩建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同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作用,建设残联主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运作模式的日间照料、全日制托养服务机构或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托养服务覆盖面。还可以构建居家托养与机构托养的有益结合,探索建立集医护、托养为一体的“医托结合”服务体系,为0—15周岁及60周岁以上重度残疾人不能托养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关键词2:养老服务
全市范围加快建设“长者食堂”
为了让广大老年人尤其是独居、孤寡、高龄、失独、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吃上一口热饭,2019年5月,我市正式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试点工作,在莞城、虎门、东城、万江、南城、中堂、沙田、寮步、凤岗、塘厦、桥头、茶山等镇街先行先试。
塘厦镇莆心湖社区85岁的独居长者陈婆婆便是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的服务对象之一。陈婆婆的住处较为偏僻,以前她都是简单地解决一日三餐,有时到两三公里外的市场买些咸菜、咸鱼等存在家里,有时就在路边小吃店打包一份快餐。
“大配餐”服务在塘厦镇开启试点后,陈婆婆周一至周五都能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集中就餐点和老朋友们一起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每周五用餐之后还可以参加日间康复中心组织的活动,由社工为长者提供康复理疗、情绪疏导、兴趣小组、知识学习小组等服务,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拓展了“朋友圈”,丰富了老年生活。
逢人提到“大配餐”服务,陈婆婆总是赞不绝口,“这里饭菜比外面快餐店便宜,而且又干净又卫生。大家一起吃饭还能聊聊天,一起做康复运动,真的很好。”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为了让更多老年人吃上这口热饭,今年我市将运用市场化机制将“大配餐”服务推行至全市范围,力争2020年底前各镇街(园区)至少建立一间长者饭堂。对此,很多市民都十分期待。塘厦镇塘厦社区的林婆婆也是一个人住,以前腿脚好的时候都是自己去买菜做饭。近两年膝盖常常会痛,有时痛到无法下楼,让子女十分挂心。林婆婆的儿子说,“期待‘大配餐’服务早点到我们社区,以后就不用担心她吃不好了。”
“大配餐服务从无到有,如今很受老年人欢迎,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推广到全市,让全市的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这一民生服务。”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科有关工作人员说道。
市人大代表汤超荣也十分关注长者饭堂的建设。“‘长者食堂’既能满足长者日常生活所需,还能让长者保持身心愉悦,有获得感,还解除了子女后顾之忧。”汤超荣说,他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加快建设“长者食堂”,合理优化“长者食堂”布局,强化监管规范运营管理,并探索建立慈善资金支持助餐配餐服务的长效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汤超荣还建议,除了解决“吃”的问题,还要参照高标样板,在住、行、医、娱等各方面多想办法,突破提升,探索引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医疗护理等各类资源,搭建邻里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将助餐配餐服务与志愿服务、上门探访、家庭医生等服务有机结合,为“长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保障。
全媒体记者 朱珍珍/文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