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成二噁英主要来源 院士:污染可控

12.05.2017  23:14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平安做客第37期珠江科学大讲堂 邹长森/摄

    南方网讯(记者 杨智明)5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平安做客第37期珠江科学大讲堂,以“二噁英的污染问题”为题,结合他自身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从二恶噁危害、中国的二噁英污染、二恶噁污染控制等方面讲述了控制二噁英污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噁英有“世纪之毒”之称

    目前主要由焚烧产生

    据了解,二噁英是目前政府和公众非常关注的一类污染物。从目前来看,大规模的城市化带来很多固体废弃物处置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焚烧,这会带来很多的污染,特别是二噁英的污染,曾经引起过公众的广泛讨论。

    二噁英的毒性很大,毒性是砒霜的900倍,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有“世纪之毒”之称。它的化学结构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800度以上才可以分解,一般情况下,处理二噁英化合物的时候,温度都要1000度以上,所以,一般的焚烧过程只能生成二噁英,而分解它显得很难的。这为减少二噁英的污染增加了难度。二噁英同时还具有微量的挥发性,挥发以后可以通过大气系统传输,扩散污染。

    二噁英现在最主要的来源是焚烧,在漫长地球历史过程当中也会有二噁英的产生,主要是跟火山喷发、森林焚烧、森林燃烧引起的二噁英污染,但是这个污染我们人类还没有出现。自从人类产生以后,大部分二噁英是由人类焚烧产生的,这个已基本成为了定论。

    彭院士介绍称,现在的焚烧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我们城市的生物垃圾,医药垃圾和化学废弃物的焚烧;一类是它来自于冶炼,钢铁、汽车制造等等,通过制造金属会产生二噁英。还有在生产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过程中也会形成二噁英;造纸的漂白过程中也会形成二噁英。所以,可以看出二噁英的来源非常广泛,有可能在某一个环节就造成影响,但是最主要的污染是城市垃圾的焚烧,这也是我们国家近几年主要面临的污染问题。

    控制二噁英污染的技术已成熟

    应重点关注农村电子垃圾焚烧

    二噁英污染不容小觑,彭院士同时也认为,目前,控制二噁英的技术是成熟的。如果在焚烧过程中加以控制的话,它的排放量是可以很低的。现在的技术手段,包括焚烧过程的控制、尾气的处理,排放量可以控制低至0.04纳克每一立方米。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40多家二噁英检测实验室,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检测标准。关于检测,彭院士提了一些建议,一是严格执行第三方独立检测,二是要立法,三是要不定期的检测,四是对焚烧炉进行实时检测。

    在广东地区,广州环境介质二噁英研究室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多次协助广东省应急处理污染事故,还协助培养了5个二噁英实验室。

    彭院士接受南方网记者采访时谈道,广东经历了几次二噁英调查,发现二噁英污染水平得到很大的下降,而且它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原来的再生金属污染为主,转变到城市垃圾焚烧污染为主。

    彭院士再次强调,如果管理得当,二噁英的污染是可以控制的。同时,他特别提到,像农村地区,应对电子垃圾焚烧污染予以特别关注,因为其污染程度高,而且,缺乏合理处理电子垃圾的意识。

    垃圾焚烧有没有问题?

    主要看管理

    垃圾最主要的处理方式通过焚烧,而在哪里建、如何建焚烧炉总引起极大的关切。

    彭院士认为,焚烧管理得好就没有问题。他建议,要提前规划焚烧炉,最好提前至十年前就开始规划;建焚烧炉时,要调查清楚所在地的土壤、大气、生物分布等状况,形成可分析的数据,与建成后的相关状况做对比,面临公众质疑时,用数据说话,回应关切;坚持长期检测环境,对老百姓长期负责;公开数据,让老百姓放心。

编辑: 杨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