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鹤读陆灏

20.07.2014  17:40
摘要:陆灏作为出版界的海上闻人,尽管不宜比附以体制内的掌门人“呼保义宋江”,但也算得上是“专爱结交江湖上的好汉”的天潢贵胄“小旋风柴进”。

        虞云国  学者,上海

        陆灏作为出版界的海上闻人,尽管不宜比附以体制内的掌门人“呼保义宋江”,但也算得上是“专爱结交江湖上的好汉”的天潢贵胄“小旋风柴进”。毋须考索他的实际交游网,仅据《听水读钞》,其涉笔谈及的交往者,既有钱钟书、杨绛、施蛰存、王钟翰、王元化、吴祖光、周劭、金性尧、唐振常、黄裳、丁聪、董桥、黄永玉等耆宿大家,这些人都视他为“暮年知己”(金性尧语);也有李辉、王安忆、小宝、陈子善、韦力、毛尖、恺蒂等同辈友朋,这些人都是当下颇具影响力的作家或学者。既与诸多名流亲接謦欬,陆灏便在书里劄录了相关的八卦。这些见闻谈资,对于往生前贤,俨然已是研究其人的珍贵实录;对于健在名家,也将成为他日备用的稗史轶闻。

        惟其如此,泛览《听水读钞》时,让人特别留心文坛学林的这类八卦。有一则《张爱玲骂他“小瘪三”》,记一次饭桌上关于张爱玲会不会说上海话的争论。“张学”名家陈子善(书中戏谑他为张的“未亡人”)最有发言权,力主张爱玲“当然会讲”,理由是她的《桂花蒸》里“对白都是上海话,连‘触祭’都有”。陆灏解释说,“触祭”也作“戳祭”,原是最土的上海话,意思就是吃、吃饭,但口气是不好听的。交代过沪语以“戳祭”作为“”的贬损义,陆灏接着写道:

        在一旁埋头“戳祭”的小宝忽然开腔:张爱玲跟他说过话,确实说的上海话。这一下,不但“未亡人”吃惊不小,举座皆惊。小宝坦陈,当年他还没出道时,只是上海滩一个小混混,有一次在马路上乱兜,看到一个穿奇装异服的女子捧着一袋生煎馒头走过,他冲上去抢,结果一半落地,另一半也没抢到手。那个女子骂了他一句“小瘪三”,就是用上海话骂的。多年后,小宝已成了宝爷,读到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才知道当年被抢的那个女子原来就是张爱玲。

        小宝现在是海上名士。他与张爱玲有过那冲撞满怀的超级艳遇?好让张迷们羡慕嫉妒恨。我们七七届年龄跨度大,又没像宋代那样留下同榜进士《同年小录》,但记得序齿时他比我小。在他的雄文五卷里,好不容易找到与其贵庚有关的两条文字,都出自《爱国者游戏》。一条承认:“生得晚了点,没赶上旧社会”(60页),一条骂像我这样的“老三届”:“中国的‘老三届’比较讨厌,未老先衰,啰里啰嗦,动不动就写一段回忆录帮助自己教育别人”(159页)。这两段自述,锁定了宝爷是长在红旗下的非“老三届”,其出生年份应该在1951年7月之后。

        《听水读钞》下一篇《宁愿她不守口如瓶》也写张爱玲,点明“一九五二年张爱玲从上海到香港”。张迷都知道,她自这年7月去港,三年后从港赴美,就再未踏上过令她爱恨交错的上海滩。爱玲姑奶奶离沪那月,满打满算,我们的宝爷才一岁;闹得不好,他还没出生哪!读过《上海书评》上小宝专栏的人,都领教过他反话正讲、庄语戏说的冷幽默。小宝自称,喜欢英国人“拿自己开玩笑一点底线也没有”,他有篇随笔题为“搞笑就要不正确”,表明他同样没有心理障碍。反观陆灏录下的那段八卦,宝爷正是以自嘲表达了对铁杆“张迷”的委婉他讽。陆灏未必不知其不正确,但自己也常被宝爷搞笑,就以“戳祭”回敬,将错就错记下他误撞张爱玲的八卦。至于可靠与否,陆灏也许会说:“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而文坛多了一番热闹,岂不快哉!”(118页)

        《听水读钞》记了不少学林文坛乃至政界的八卦,对历史研究而言,绝对有断金碎玉的价值。在《关于遗忘的故事》里,吴祖光对陆灏讲过一个故事,说是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那年,吴祖光被强劝退党,胡乔木奉中纪委之命,气喘吁吁爬上吴家四楼,从公文包里拿出文件宣读时,“手抖个不停”(120页)。这则八卦,对刻画胡乔木其人有颊上点毫之妙。然而,由于前有小宝不正确的搞笑,以后的史家是否该采信吴祖光的说法,来钩沉胡乔木的心态,取舍就会纠结与为难。当然,像我这样的“史料癖”,怀着专业的迂阔与杞忧,来读陆灏的新著,不啻是买椟还珠,简直是焚琴煮鹤。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听水读钞》,陆灏著,海豚出版社2014年2月版,48  .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