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身影——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

15.05.2014  15:52
摘要: 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老照片已经泛黄,但半个世纪了,这个远去的身影,这个年仅42岁的生命,却并没被重重岁月阻隔,反而让人看得更加清晰。

    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老照片已经泛黄,但半个世纪了,这个远去的身影,这个年仅42岁的生命,却并没被重重岁月阻隔,反而让人看得更加清晰,让亿万人激起更持久的共鸣。什么样的身影,可让人长久铭记在心?什么样的生命,具备穿越时空的力量?什么样的精神,能够焕发无穷的光彩?焦裕禄这个名字,焦裕禄这种精神,可以回答这一切。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有力号召;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成为党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

50年跨越时代的传承与践行,半个世纪已凝固成永恒的定格。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兰考大地。但他并没有远去,他为兰考大地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激励着兰考党员干部奋力前行;

他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引领着兰考党员干部攻坚克难;

他“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鼓舞着兰考党员干部勇于担当;

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感动着兰考的党员干部严以律己。

焦裕禄的最后53天:住普通病房 没人知道是县委书记

兰考就是我的家,走得再远,你也不能不关心你家里的事啊!”这句话,郑大一附院的老专家杨璧卿记了50年。当她劝已经病重的焦裕禄少些操劳时,焦裕禄这样回答。

焦裕禄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是在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郑大一附院前身)度过的。当时焦裕禄被“强制”送到医院治疗,他选择了消化科的普通病房。当年在这里上班的医护人员见证了病痛中焦裕禄的无私与坚强,也见证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挂念的还是兰考的老百姓。

点滴往事,告诉你鲜为人知的焦裕禄

他是众人缅怀的人民公仆,同时也是有家有口、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回望那个时代,他的“为政之道”对今天的干部还有哪些借鉴意义?作为6个孩子的父亲,他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够养活一家老小吗?那张身披上衣、双手叉腰的经典照片是如何拍下来的?今天,在焦裕禄逝世50周年的日子,透过这些点滴往事,告诉你一个鲜为人知的焦裕禄。

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

整治“四风”,怎么治,往哪里改?焦裕禄精神就是一杆最鲜明、最具象的标尺。

党员干部向榜样看齐,人民群众从行动看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用过硬的作风,密切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兰考时强调,“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总书记的这一明确要求,指明了将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扎实深入的方向,为广大党员干部转作风、强党性确立了行动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