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饭哥”获助回到山东老家:香港人很实在
47岁的山东打工者吴加永,在香港机场的“两日游”以温馨收场,但以窘迫开头,还经历了跌宕的过程。
他在香港网络的走红,开始于3月8日一位香港市民发布在网上的视频。视频里吴加永靠在墙边,身边的电饭煲正热气腾腾地煮着饭。这一幕被不少香港市民目击,纷纷将视频和照片发布在网上,并给吴加永起了别名:“煲饭哥”。
香港媒体随后跟进采访。在两天内,针对“煲饭哥”的报道,立场发生了完全的变化,有报纸在发表猎奇式的报道后翌日,再以头版报道此事,但是态度已转向温馨。
这背后是香港市民的态度变化。在“煲饭哥”的视频和报道见诸网络后,香港人在社交网络热议此事,虽然仍有少数人取笑“煲饭哥”,然而更多的声音则是理解甚至在帮助“煲饭哥”。
这也许是香港媒体事先不曾预料到的。3月10日中午,“煲饭哥”乘机前,甚至还有三位香港女生在认出他后,主动拿起他的电饭煲与他合影。
报道最初指出其可能受罚
“好搞笑,哈哈,很神奇。”
这是香港市民许女士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的原话。3月8日,她向上述报纸的网站上传了吴加永在机场煮饭的视频。事后,她对这家媒体进一步回忆了当天的所见所闻,报纸则在第二天刊发了一则猎奇式的报道。
报道引用香港网民的评论:“不得不佩服渠哋(他的)勇气,除咗(了)大陆人,我谂(觉得)冇(无)人会敢咁(这么)做。”
当时,报道的结尾特别指出,吴加永如果继续在机场使用非客用电源煮饭,可能面临“最高刑罚为罚款一万元及监禁三个月”。
香港民众在媒体的报道中,也了解到了吴加永的故事:他在今年1月去新加坡打工,本以为能拿到高薪,但实际收入远低于预期。工作不到一个月,他决定以省钱的方式,从新加坡到香港转机去山东,而他随身携带的钱款只有200多元。原本,他搭乘的航班是8日中午起飞,然而由于旅途劳顿,他在香港小憩后发现已误机。囊中羞涩,他最终不得不使用打工时买的还有些米的电饭煲,加上卫生间的凉水,在机场“借电”煮饭。
辛酸经历惹香港市民伸援手
“煲饭哥”的故事最终没有演变成另一个“香港人看不起内地人”的案例。与此相反,更多的香港市民得知吴加永的故事后,纷纷予以理解,并施以援手。
在上述报道的网民评论里,大多数内容均显正面。
“其实如果不是无计可施,相信这位阿叔都不会出此下策,已经说了是非常疲惫而睡过,钱都寄给家人又肚饿难忍,其实(面临着)非常可怜的处境……”这是一位香港市民在此报道下评论说:“但围观者何必落井下石,令人想起那些围着弱者谩骂踢打的年轻人,如今的香港真是好冷。”
不过,吴加永非但没有体会到香港的“冷”,反而很快感受到了来自香港市民的支援。
10日他在返回山东家中后,对当地媒体回忆称,“当时饿坏了,当地人给我买了吃的、喝的,一个人在外地人生地不熟,人家能给提供这么多帮助,真心感谢他们”。他还说到,香港媒体给他安排了酒店住宿,并帮助他坐上了返乡的飞机。
在机场离港前,面对镜头,吴加永抱着让他走红的电饭煲,使劲挥手,笑容灿烂。而就在一天前,他在镜头里还一脸愁苦。
回家后感慨“香港人很实在”
由于各种原因,吴加永在香港机场的遭遇,一开始并未能得到内地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年轻的香港文人许骥,以及久居香港的媒体人闾丘露薇,是将这个故事在内地网络传播开来的主要推动力。
3月10日,许骥在他的微博里发表了一篇长微博,标题是《告诉你3月9日这天真实的香港发生了什么》。在文首,他写到,也许在一些内地人看来,这天有内地游客在香港遭遇不友善的行为,然而他认为这其实离香港普通市民的生活相去甚远,当天真正让大多数香港市民关注的,正是“煲饭哥”。
许骥在文中,把吴加永的故事完整地叙述了一遍。他试图向更多的内地人传达,香港市民富有人情味,不应将极少数香港市民的极端行为,等同于这些天在香港发生的一切。
闾丘露薇随后在她的微博上转发了许骥的文章。她对新闻晨报说,香港媒体进一步挖掘“煲饭哥”的故事后,香港社会的同情心马上开始显露了出来。
事实上,新闻晨报记者查阅资料显示,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三天,香港各组织及个人捐款就达到了1.42亿港元。至地震发生一年后,香港立法会拨款90亿港元,民间捐了130亿港元。这个数字,是境外各国家和地区向大陆捐资中最高的。
也许来自吴加永自己对香港人的感受,来得更为直接和明确。在离开香港前,他对香港媒体总结他在机场“两日游”的遭遇:“心里觉得很感动,香港人很实在,对人很亲切,很乐于帮人……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再来香港旅行。”
[对话闾丘露薇]
“‘煲饭哥’故事并非为香港人‘洗地’”
新闻晨报:你是最先向内地网民传播“煲饭哥”故事的媒体人之一,当时转发此消息的初衷是什么?
闾丘露薇:内地和香港在新闻消息的传播上,是存在一定的阻碍的,尤其是内地网民相对比较难以获取全面的香港新闻,而我主要基于向内地网民完整呈现香港新闻故事的因素,从而转发“煲饭哥”的故事。
“煲饭哥”的故事很有趣。一开始是香港网民在机场拍摄视频并放到了社交网络上,然后引起媒体关注。
其实香港媒体第一天的报道,重点是放在机场煮饭这个行为很奇怪,有媒体给出的新闻标题是“机场奇景”。但是后来媒体进一步挖掘了“煲饭哥”本人的故事,香港社会的同情心开始显露出来,有不少本地市民去帮助“煲饭哥”。
我转发之后,其实有内地网民评论说,香港人是看到内地穷人就帮,看到富人就不待见。可是我想说,有钱的内地人在香港工作生活的人有很多,只要他们的行为符合香港社会的文明礼仪和行为准则,香港人绝不会莫名地排斥他们。
也有内地网民觉得我转发的这个有人情味的故事是在为香港人“洗地”,但我认为任何事情不要贴上标签,很多香港人都是从最基本的人性出发,而没有任何别的动机去决定要不要帮助他人。
香港对言论很开放,因此总有政治光谱很奇怪的人士出现,但是香港人还是很有人情味。内地发生地震等灾害,香港人也总是踊跃捐款和提供各种帮助。因为绝大多数香港人认为他们跟内地有血脉相连的感情。
新闻晨报:事实上香港媒体针对“煲饭哥”的报道,可能也并未预料到会产生社会普遍同情和理解的舆论。
闾丘露薇:我认为媒体人在热点话题的传播过程中,作用并不是无限大。我们能做的只是把更完整的信息传播开来,但是会引发什么样的舆论反应,媒体往往是没有办法预料的。
例如去年曾经一度引发热议的内地家长帮助女童在香港当街解手,我之所以在微博对这件事进行传播,也是基于想让受众更完整地了解这件事情的原委,不少人看到事情本身的情况后,可能也能开始理解女童和家长。
新闻晨报:如何评价近一段时间以来内地和香港部分网民之间非理性的感情撕裂?
闾丘露薇:其实就像许骥在他的文章里写的,大多数香港人认为这种非理性的感情撕裂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
况且,香港是法治社会,任何光怪陆离的事情,都应该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极端的势力也好,各种恶性治安事件也好,只要警方的检控公正、及时,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近期少数人的活动已经脱离了正常言论表达的范畴,有些极端行为涉嫌犯法,所以在香港立法会,无论各政党之前的立场如何,这次都在谴责他们的行为。
香港整个大环境对于法治的常识还是有的,所以现实和网络中还是会有很多理智的声音。如果有游客在香港遇到不理性不友善的对待,最佳的解决方式并不是彼此互掐和吵架,而是直接报警,相信香港普通民众都有足够的法律意识。
“煲饭哥”走红记
●1月17日
吴加永交了5000元通过山东莱芜一家出国劳务中介去新加坡打工,到了后发现挣不了多少钱,于是决定回家。
●3月8日
吴加永在香港机场准备转机回济南,他一时大意却误将登机时间看错而错过飞机。之后,囊中羞涩又饥肠辘辘的他在滞留期间被迫用电饭煲煮米饭度日。
●3月9日、10日
吴加永在机场煮米饭的事件受到了香港当地媒体的关注,他们给吴加永提供了吃的东西,还给他找了住的地方。另外,香港媒体给他安排了酒店住宿,并帮助他坐上了返乡的飞机。
●3月10日
许骥、闾丘露薇等香港媒体人在网络上挖掘了“煲饭哥”的故事,内地大众、媒体开始关注吴加永。
●3月10日
19时,历尽周折回到家的吴加永在妻子打工的小超市里吃着简单的饭菜。
吴加永说出国之前在中介公司交了5000块钱的中介费,但是却没有得到像中介所说待遇的工作,希望中介能够把中介费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