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农场” 多多益善

24.11.2015  12:35
恩平市那吉镇有一个“村干部”义工农场,农场的管理人员都是当地的大学生“村干部”。

  恩平市那吉镇有一个“村干部”义工农场,农场的管理人员都是当地的大学生“村干部”。在这个农场里,市民每年只需要花1500元,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小田地。该农场跟普通农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公益性,除了维持农场正常运作的部分资金,所有的收入都用于帮助当地困难群众,因此它又被称为“爱心农场”。目前,“爱心农场”已有3块田被爱心人士或团体认租。

  那吉镇“爱心农场”是当地结合基层“书记项目”开展的一项创新工作,既能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又顺应党员义工服务活动和创文工作的要求。在笔者看来,“爱心农场”有三大亮点:其一,锻炼大学生“村干部”的能力。大学生“村干部”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素养,通过对他们进行指导,可以很好地把他们的能力激发出来,并有利于把踏实肯干的精神带到实际工作中去。其二,通过认租帮助困难群众。我国各地也出现过类似的“爱心农场”,操作模式一般是爱心人士交付一定的租金,收获的瓜果蔬菜等归爱心人士所有,这样既能够使当地农民“旱涝保收”,又能够让各界人士奉献爱心、带孩子享受田园乐趣。那吉镇的“爱心农场”秉承了这种公益性,是尊重农民劳动成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有益尝试。其三,通过活动推动当地发展。据悉,未来那吉镇将根据示范基地的模式进行扩张,打造一个兼具旅游观光、爱心学习、亲子体验功能的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吸引游客前来。然而,目前对于那吉镇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那吉镇“爱心农场”投入运营已有月余,目前仍在招租中。笔者认为,在不断摸索中,首先要精心打理,大学生“村干部”可和当地群众通力合作,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做好财务的公开,与爱心人士加强沟通,共同商讨种植和采摘事宜,妥善处理农产品。其次,在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可扩大受助群众的范围,把残疾人士、五保户等尽量纳入进去,让更多的群体受益,并有效结合亲子活动、举办瓜果节等扩大影响力,促使更多的爱心人士投身其中。

  “爱心农场”是一块试验田,也是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笔者期望,类似的“爱心农场”越来越多,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同时,也让爱心人士的善举得以发扬光大,并持续地把这项公益事业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