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人成日常 一名公务员的爱心账本

04.03.2015  19:34

  为帮助困难群众刘虹(化名)不仅自掏腰包捐助,还积极充当“催化剂”,想方设法发起爱心捐款,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力量聚合起来。

  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刘虹(化名)不仅自掏腰包捐助,还积极充当“催化剂”,想方设法发起爱心捐款,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力量聚合起来,让爱心化为行动。一本详实的账本,记录着一笔笔爱心款,也记录着她的苦与乐……

  今年2月16日,兴宁市大坪镇将军村的余先生来到梅城,从刘虹手中接过3600元爱心款和2桶食用油。写下收条后,余先生终于松了一口气,家里80多岁的老母亲和去年3月生下小儿子后患病失去自理能力的妻子,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年幼儿子,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了!

  余先生写的收条,随即被刘虹贴在一个笔记本上。

  刘虹是市直某单位的一名公务员。因工作关系,她经常接触弱势群体,也多次自掏腰包帮助他们。她知道,社会上有不少困难群众亟需帮助;她也知道,很多人想帮助有需要的人,但有人忙着忙着就忘了行动,有人则认为个人力量太小而放弃行动。她想,需要有人充当“催化剂”,把各方力量聚合起来,让爱心化成行动。

  去年3月,刘虹娘家所在的兴宁市叶南镇老人协会负责人,向她反映了该镇单亲小伙小萧遭遇车祸受重伤而车主无力赔偿的情况。刘虹义不容辞地当起了“催化剂”,给在梅城工作的叶南老乡一个个打电话,3天内紧急筹集到爱心款2.48万元。她将经手收到的每一笔爱心款登记在一个新笔记本上,并将小萧的最新情况及爱心款签收信息反馈给每一位捐助者。

  就这样,刘虹的爱心账本启动了。之后,她又陆续接到来自兴宁市、梅县区、梅江区、五华县等地6名困难人员的求助。“遇上了,不能不帮。能帮多少算多少”。刘虹继续充当“催化剂”,一般采取逐个打电话给自己认识的求助人老乡,并见缝插针向自己的亲朋同事熟人讲述求助信息,帮忙联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民间慈善机构、各类社团和新闻媒体等方式,发起救助行动。据其爱心账本显示,自去年3月以来,经刘虹之手共收到爱心款110笔,每笔从100元至1万元不等,总额达11.8万多元。经她发动所筹集的爱心款总额则达25万多元,为6名困难人员及河北恒爱残疾人艺术团解决或缓解了困难。

  “捐助人主要是公务员、老板、企业高管。”刘虹介绍说。有一次,她散步时碰到一个老同学,闲谈时提起一名求助人的情况,老同学立即捐出钱包里所有的现金共900元;还有一次,一名12岁男孩患骨癌(初期)求助治疗费,她几次打电话向一个并不熟悉的朋友(男孩的同镇老乡)谈起此事,又携相关资料登门“汇报”,那位朋友两次用手机转了共8000元给男孩的求助账户;刘虹的邻居、年过七旬的汤阿婆,在为一名五华小同乡捐助200元后,又特意送来2000元帮助困难人员……

  公务员林女士曾多次参与资助。她说,刘虹总是认真地书面记录所经手的每一笔爱心款的来去明细,主动提供当面查验,还拍照发微信,对每一名捐助者的每一笔爱心款进行反馈,并积极在求助者与捐助者之间进行沟通。现在,在刘虹的带动下,林女士也加入到帮助困难群众的行列当中,听到刘虹收到新的求助信息时,她还会主动推荐一些爱心人士。

  爱,自在人心。短短1年时间,刘虹的“催化剂”工作可以说是小有成效。她说,做这些事情很繁琐,也很辛苦,但看到受助人员开心的笑容时,自己的内心就会感到无比快乐。希望今后有更多人加入到爱心队伍中,自己也会更努力当好“催化剂”,将身边人们的爱心催化成行动。(曾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