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李小英:照顾留守儿童是一辈子要做的事(组图)

18.08.2014  01:53

李小英带领工作室的小朋友开展暑期活动

李小英走访困难家庭

李小英和她的孩子们


  东方网记者程琦8月18日报道:“我期望和家人永远在一起”、“期望下一个妈妈对我好一点”、“我期望奶奶身体健康”……这是崇明县港西镇北双村“小英工作站”许愿树上,村里留守儿童们许下的小小愿望。

  “小英工作站”的“爱心妈妈”李小英告诉记者,看着孩子们这些小小的愿望,真的是心很酸。和家人在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讲,却成为了一种期盼、一种奢侈。

   十年前的一次震撼与“爱心妈妈”结下不解之缘

  李小英,港西镇北双村村主任,在村里工作了30余年。而就在10多年前,李小英又多了一个称呼—“爱心妈妈”。

  那是十年前的一天,时任妇女主任的李小英被一户特困家庭所震撼:一间破旧灰暗的屋子,屋子里除了一个灶台、一张床铺和几把农村老式旧台凳,没有件像样的大件;一个六十岁的老奶奶,穿着破旧的衣裳,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男孩,眼神里满是胆怯。小男孩名叫小强,母亲去世,父亲离家出走,他与奶奶相依为命。

  听闻小强的身世,李小英的心莫名地痛。她心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怎能茁壮成长?于是当天晚上,李小英就回家与家人商量,第二天便与小强结对,当起了崇明岛上最早的“爱心妈妈”。

  从此,冬天送棉夏天送凉,关心小强的读书与生活,“爱心妈妈”的无微不至让小强倍感温馨和鼓舞。而就在去年,小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崇明中学,拿到录取通知书当天,小强扑到了“小英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

   成立“小英工作站”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帮助了小强,李小英的心与留守儿童贴得更近了。她发现,在农村,像小强这样和老人相依为命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远离父母,在家中孤独地等待着。很多老人已经无力照顾日渐成长的孩子,于是他们中有些染上了不良习惯,甚至走上了歧路。

  李小英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复旦大学毕业,目前在外企工作。她的家庭和谐生活美满。她深知,一个家庭,小孩带好了,家庭就好了,家庭好了社会就好了。可是,李小英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留守儿童们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爱,李小英走访了全村,发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参与,积极寻求上级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帮助,并在2011年11月成立了崇明县唯一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孩子的工作站“小英工作站”。

  “小英工作站”从此就成了留守儿童的另一个家。工作站由35名志愿者组成,村委会还专门腾出60平方米的办公室为工作站的活动场所,给孩子们学习娱乐用。与此同时,还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成长日记》,形成一人一档的“爱心成长档案”。如今,“小英工作站”已与33名孩子进行结对,通过生活上的帮一帮、学习上的补一补、心理上的聊一聊、情感上的连一连,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成长的道路上也少了些迷失。

  在记者采访时,恰巧碰到小英工作站邀请了老师为孩子们讲解葡萄的种植方法,并带领学生们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李小英告诉记者,暑期这样的活动每周举行两三次,孩子们暑假有了好去处,不会在外边乱跑,又能学到东西,能看得出,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活动。

   投感情、做实事干群关系靠点滴积累

  “爱心妈妈”工作已经做得有声有色的李小英,其实还有本职工作,那就是港西镇北双村村主任。

  作为村干部,李小英认为,做农村工作,平时要对百姓感情投入多一点,好事实事多做一点,关键时刻百姓就会站出来挺你。


  瑶瑶是小英工作站的结对对象,平日里“小英妈妈”对瑶瑶一家照顾颇多,瑶瑶爸爸出狱后,李小英还帮他找了工作。一次,瑶瑶家与邻居家在宅基地界址问题发生纠纷,两家人为了十厘米的界限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李小英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对瑶瑶的父亲说:“你们两家是隔壁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前两天你母亲过世,他家不是还来帮忙的吗?这样吧,听我的,就把这十厘米让出来,行吗?”见李小英开口,瑶瑶的爸爸才决定让步。他说,“如果是别人,我是坚决不让的,既然李主任说话了,这个面子我得给,你说让到哪里,我就让到哪里。”邻居见瑶瑶爸爸让步,也就不再闹了。随后,李小英又趁热打铁,给两家的界址做下永久性标记,顺便把界限附近树木的问题一并处理完。

  李小英说,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感情,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平日里与村民接触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如今,李小英已到了退休之年,可李小英告诉记者,她不打算休息,还要继续帮助留守儿童。她说,每次听到大伙叫自己“爱心妈妈”,她都感到特别还开心。当记者问她,这个妈妈打算当多久时,她很坚定地告诉记者,这是她一辈子都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