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辉叔” 总忘不了那些动人瞬间
专题 : 史上“最牛助学老人”辉叔走了
东莞时间网讯 辉叔走了,留下一串慈善传奇。
本报昨天大篇幅报道辉叔的慈善一生后,接到很多读者电话,表达对辉叔的缅怀之情。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辉叔助学路上的那些感人瞬间。
缅怀辉叔,是为了让大爱前行;缅怀辉叔,是为了唤起更多人心中的爱。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记者相助,辉叔连线西藏
“去西藏看看希望小学,看看孩子们。”这是王锦辉的未了心愿。2009年, 东莞日报 社决定,派出东莞日报、 东莞时报 4名特派记者远赴西藏,将王锦辉老人的祝福带给西藏的孩子们,还将进行“东莞-西藏”现场连线,为辉叔和孩子们搭建通讯平台,让辉叔看看学校,让孩子瞧瞧辉叔。辉叔听到后,非常高兴,“那就说好了,跟孩子说,不见不散。”
这一天的12时30分,视频连线开始了,东莞,西藏,远隔千里,却近若咫尺。在高原上,国歌声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少藏族学生忍不住流下热泪。
看着这些纯真孩子的真情流露,王锦辉动情地说,“你们要好好学习,有时间来东莞看我!”连线后,王锦辉还拿出手机,拍下屏幕上孩子们的笑脸。
这一场景极富隐喻意义,一位网友动情地形容说,就好像天使与人间孩子的亲密接触。
拿出孙子婚礼礼金 助汶川重建校园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看着电视里每天滚动播出的惨烈画面,王锦辉全家都在琢磨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5月15日,恰好大孙子王绍基结婚,全家商量,由王绍基拍板,决定捐出所有婚礼礼金200多万,帮助汶川孩子重返学校。
助学路上辉叔曾出交通事故
2003年4月19日,湖南汨罗的一所希望小学要开工了。和往常一样,儿子王国强陪着辉叔去“看场”。回程路上,突然一辆两吨半的东风货车失控,撞向辉叔乘坐的小轿车,小车严重变形,辉叔锁骨轻微骨裂,耳朵被玻璃碎片割伤。回忆起当时的那一幕,王国强心有余悸,“父亲做的善事多了,好人有好报,车祸之后,父亲恢复得比较好。”
经历了那一次,家人常劝辉叔,年纪大了,不用每个捐建的地方都去两次,可辉叔就是不听。王国强笑着说:“父亲知道拿出来捐建学校的钱都是辛苦赚回来的,因此,他一直都坚持要去看学校,看到钱真正花对了地方,才放心。”
助学路曲折难走,边登山边开路
助学路途,最曲折的据说是贵州黔东南自治州锦屏县。要坐差不多一天的火车,还要坐5个多小时的船才能到县里。而小学还在深山里,山上没有路。2004年辉叔去考察时,步行登山。村子里的老乡提了把锄头在前面开路。他用锄头在山坡上挖个洞,然后踩上去,当阶梯使。向上走一步,就得提前挖一个坑。老乡在前面喊跟上,踩着“窝”走,辉叔等人就跟在后面。过了三个多小时才到学校的所在地。
回来时,辉叔遇到麻烦。停船的码头还在建设。辉叔走到码头边上就不能往下走了。码头和路面形成了三四米的落差。让老人跳下去太可怕了。辉叔随行的朋友也都一把年纪,不可能扶他下来,现场也没有梯子。当地乡亲看到辉叔不能前进,就四五个人抬起辉叔,这才让辉叔上了码头。
辉叔的好友周金生每次都陪同辉叔参加助学。他说,辉叔和太太坐车颠簸几十个钟头去看那些学校,从来没说过一句辛苦或不舒服。
防止挪用善款,辉叔想出好法子
辉叔要确保他捐的钱都用到了学校,拒绝豆腐渣工程,就得到现场。搞建筑出身的辉叔,对希望学校的建设极为苛刻,每个项目他都要过问检查。在辉叔工作室,放着许多希望小学的图纸。
为了防止一些地方贪污挪用善款,辉叔发明了一套办法。
首先通过 基金 会调研、了解和联系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和学校,由贫困地区乡镇拟定有关的建议计划书,王锦辉便与基金会成员作初步评审,并由王锦辉亲自或派基金会干事周金生和其他专业人士进行实地考察,确定最终捐助计划。
捐款会以建校80%至90%计算,其余由当地政府和乡镇政府共同分担,互相监管。校舍建成后觉得满意,就追捐余款及所需文具、教学设施;如果发现捐款没有专款专用,或被克扣,就会放弃捐建。
资助贫穷姐弟大学毕业
自己一套西装穿30多年
2005年1月,王锦辉收到韶关南雄一对姐弟何乙妹、何飞龙写来的一封信。原来他们全家4口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刚刚去世的父亲还留下一大笔债务。辉叔立刻给姐弟俩寄去学费。
姐弟俩高考前夕,王锦辉和老伴亲自去看望何家。王太太当场落泪。何乙妹的母亲残疾,在她身上,看不到一处好的布;碗里还剩下半碗菜;何乙妹还有一个80岁的患有严重支气管炎的爷爷。王锦辉当即决定长期资助何乙妹姐弟。
何乙妹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家公司的经理助理,整个家庭的命运慢慢在改变。
事实上,辉叔资助了400多名孩子。辉叔要求孩子们每学期都把成绩单寄到家里,学费“分期付款”,成绩过关才能获得下一年的学费。
对自己,辉叔是苦行僧式的行者,一套西装穿30多年,一双皮鞋穿七八年,一个月只花300多元,却把退休金都捐给了不认识的孩子。
“我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我只觉得这是我的责任,我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辉叔说。
拯救南雄新城中学
校长差点哭出来
2002年,陈广海刚调任南雄新城中学校长。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破旧教学楼里,每间教室都有70多名学生,连课桌椅都不够用,还随时“造反”,吱吱呀呀吵个不停。
陈广海皱着眉头,到处借钱借不到。当时政府也请来一拨又一拨的慈善家。“来到我们这里,转一圈,就走了。”陈广海说。后来有领导告诉他,1999年开始有个叫王锦辉的老人曾连续来南雄捐资助学,不如找他。
10月的一天,陈广海接到电话,王锦辉要来。他陪着王锦辉在学校里转了一圈。王锦辉一句话没说,回酒店住下了。
陈广海心里一凉,这跟前几次别的慈善家来的情况差不多。他饭都吃不下,当晚买了一个水果篮,去了王锦辉下榻的酒店。“我也不知道买什么给他。我就想跟他多说说。实在不行就跪下了。”
陈广海刚到王锦辉的房间门口,身上的手机突然响了。副市长许红打来电话说:“陈广海你赶紧到酒店来,王老先生答应先捐100万。”
陈广海差点没把水果篮给弄丢掉。他赶紧敲门。许红正和王锦辉聊天,“你怎么这么快就过来了?”许红很惊讶。陈广海冲了进来,握着王锦辉的手,差点没哭出来。“这是救命钱!”他嗓音都哑了。
石排的孩子“六一”送贺卡
辉叔“求合影”
石排中心小学是王锦辉捐建的学校之一,辉叔先后三次共捐助近200万元。
“王爷爷,您在很多地方捐建了数百所学校,您的爱心让我们很感动。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贺卡,希望爷爷奶奶身体 健康 ,万事如意。”一见到爷爷奶奶,孩子们便将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送到他们手中。这是2009年儿童节前夕的一幕。
拿着孩子们的贺卡,辉叔乐开了怀,看着孩子们写的祝福、画的画,辉叔拉着孩子的手笑着说:“你们的字写得很漂亮,爷爷很高兴。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辉叔向孩子们回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哪知道有这样的节日,有书读就非常不错了,读得不好老师还要拿戒尺来罚。
孩子们天真地问:“那您戴过红领巾吗?”辉叔笑着摇摇头。孩子们马上把自己的红领巾摘了下来,“我们帮爷爷奶奶戴吧!”辉叔夫妇相视而笑,高兴地接受了孩子们的邀请。孩子们还给爷爷奶奶唱歌,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辉叔也像个大孩子一样打起拍子,随声和着。
当孩子们离开时,辉叔拿出自己随身带的小相机,冲孩子们“调皮”地说:“我们也合个影吧!”孩子们临走时,辉叔还不住叮嘱要好好读书,要常来看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