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帮孩子扣好第一粒扣子

12.05.2015  20:12

东莞时间网讯 在一个使惯了锤子的人眼里,其他的一切都是钉子。同样,在一个以偷盗为乐的人眼里,哪怕只是一个小女孩,看到物品后首先想到的也是能否顺手牵羊。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母亲节前夕,东莞虎门名店城商场一家化妆品店内迎来一对母女模样的顾客。店老板谭小姐忙着应付“母亲”顾客,没想到约7岁大的小女孩趁其不备,偷走了放在收银台凳子上的一部iPhone6手机。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此话用来形容案例中的小女孩亦堪称恰当。不难发现,小女孩偷手机,错在其母。显而易见,作为一个年仅7岁左右的儿童,心智尚不完全成熟,更谈不上拥有正确的是非观和义利观。在新闻中,小女孩虽然以一个偷窃者、施恶者的角色出场,但不容忽视的是,她其实更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甚至异化成了其母为非作歹、继续在人生路上“一错到底”的工具。

按照义务教育的有关规定,若无意外,案例中的小女孩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对此,社会大众不无一个普遍性的认知——通过学校教育,这个年幼的女孩可以“近朱者赤”,通过求知获教和学校熔炉的锻造,矫正其行为偏差与不良习惯。倘若女孩的母亲没有被绳之以法,教育的这种正向功能恐怕会与其母亲施加的反作用陷入拉锯与角逐。

抛开这一极端个例,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与学堂唱反调的现象时有出现。虽然孩子白天在学堂的时间多过家里,不过由于学校教育更多地以“言传”为主,而家庭教育更多地通过“身教”施与。而二者角力的结果往往是学校辛辛苦苦一学期帮孩子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往往敌不过孩子父母的三言两语和一个简单的行动。

不客气地说,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当“牲口”养,只给孩子提供钱、物,至于别的,没想去提供也没空提供。事实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更该帮孩子扣好第一粒扣子。有道是言传身教,行动永远是比言语更好的老师。试想,一个自己随意闯红灯的家长去教导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这可能有效吗?

不错,孩子的认知反衬的是成人世界。说得更具体一点,每个孩子的行为举止更会烙上父母的印子。比如案例中,当“母女搭配、偷盗不累”多番上演,且小女孩受到了母亲无尽的褒奖与肯定,小女孩自然也会把偷窃当成一种生存方式。长此以往,女孩自然会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抛诸脑后,而采取偷盗等非法的途径实现对物品的占有。

在一个使惯了锤子的人眼里,其他的一切都是钉子。同样,在一个以偷盗为乐的人眼里,哪怕只是一个小女孩,看到物品后首先想到的也是能否顺手牵羊。而与其事后矫正,不如事前防范。当家长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孩子以后的路也许有波折,但一定不会轻易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