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战火不熄”,孩子注定受伤

16.03.2016  13:27
当然,最好别让孩子知道你们吵架了,如果不幸让孩子看见了,听见了,请切记,你的观点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两性观和对人际关系的态度。

文子说:

某市855名初、高中生的调查统计分析表明,父母经常吵架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1.68%,离婚家庭的为30.30%。父母经常硝烟弥漫,让孩子的身心长期处于恐惧的状态,受到的伤害自不必说,那么,来看看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吧。

“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才不离婚,却终日‘硝烟’不断,殊不知这种行为带给孩子的伤害更难消除。”主持此项调查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焦虑,多疑,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对婚姻产生恐惧感,有些孩子为此表示“不想重复父母的悲剧,长大坚决不结婚”。

王丽敏在调查中发现,与离婚相比,孩子对父母吵架的心理体验更为明显,受到的直接伤害更大。

专家建议,夫妻间如有矛盾需要解决,应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尽量控制情绪,不要随意发泄。退一步讲,如果非吵不可,也应避开子女换个环境,或让孩子暂时离开。下面来看看父母吵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1

父母吵架长大后远嫁他方

孩子若在父母吵架的家庭中长大,会极度讨厌父母的争与吵,还可能会给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选择上埋下沉重的伏笔,那就是离开父母,远嫁他乡。

2

五岁孩子患上了癔病

曾经遇到过一个小孩,只要一看见父母在家里吵架打架,孩子就紧张得全身发紫,经过诊断,孩子患上了癔病。

3

三十多了拒绝找对象

女孩子经常在父母吵架中度过,在忽视、不安中长大,难免对婚姻产生一种恐惧感。不愿意复制父母模式,徘徊在婚姻的边缘。

4

恶梦频繁尿床至12岁

小桦从小在不安中长大,父母的吵架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心理,婴幼儿期常因父母吵架而恶梦频繁,并且一直尿床至12岁。

5

用吵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父母间如何互动,是孩子学习人际相处的第一个模仿对象,入学之后会将自家中习得的冲突处理模式,延伸至其际关系中。

6

黑色自我认知

年幼孩子会认为:“都是我不乖,爸爸妈妈才会吵架的。”因为幼儿的考是以自我为中心,将周遭所有的事物都与自身建立关连。

7

夫妻吵架丢了四岁孩子

有对夫妻因为吵架扔下四岁多的孩子就走了,直到回到家以后发现孩子没了,才着急了,听说孩子被派出所带走了,才找到孩子。

8

家庭冷暴力导致孩子自闭

家庭冷暴力非常明显。有的孩子因此形成了自闭症,甚至因为压力大走上了轻生的道路。

幼儿期

孩子在幼儿期老见父母吵架、打架,心里紧张恐惧,由于认知水平低,幼儿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他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认定谁是坏的。有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坏孩子,因此有心理负担,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如果家长中有一方是冲动型、情绪失控的人,还会导致孩子由于受惊吓而长期尿床。如果母亲遭暴力打击,孩子会感到极度不安全,因为保护弱小生命的他的妈妈都自身不保,他还怎么“活”下去?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儿园里退缩,不合群,害怕与妈妈分离,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求低。在小朋友当中,各种心智和行为发育显得相对落后。

儿童期

儿童阶段父母常大吵大闹,会给孩子带来羞辱感。如果父母是为他的事争吵,孩子就会显得很难受,觉得自己是坏孩子,做恶梦,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课时心事重重。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说离婚,那就像有把剑悬在孩子的头上了,他的生活似乎就在等着这把剑掉下来,真正生活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的孩子,学习没心思,做什么事都兴趣索然,成绩越来越差,自尊感低,由此又引来了老师的低评价的打击,进入恶性循环,对他今后的人格成长产生一定影响。

如何减少夫妻吵架给孩子的伤害?

当然,最好别让孩子知道你们吵架了,如果不幸让孩子看见了,听见了,请切记,你的观点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两性观和对人际关系的态度。让孩子在你的口中学到对不同性别的尊重,以及面对冲突的理智吧,这样能确保孩子心灵的健康。

1

千万别对着孩子诉苦

有些爸爸妈妈吵了架后会对着孩子诉说爸爸怎么样怎么样,妈妈如何如何。这种做法让孩子过早面对了成人世界的烦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添加了许多负担。孩子是单纯的,这种重负可能导致孩子长大成人后不由自主地想从工作、配偶或其他人际关系中弥补当年的遗憾。这样不健全的心态还可能造就另一个不健康的家庭。所以,还是尽量找自己的朋友诉苦去吧,留给孩子一片单纯的天空。

2

不要在孩子面前评断另一方

在孩子面前说批评对方的话,有很多负作用。一种情况,孩子爱着爸爸妈妈,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为了讨好父母,他会养成内外不一致的态度,在不同的人面前讲不同的话。还有一种情况,孩子比较偏爱其中的一方,大多数情况是母亲,这样就会造成父亲的孤立,夫妻关系更加恶化。切记,父爱不同于母爱,父爱、母爱都不可少。

3

对事不对人

在你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你可以对孩子说说你们吵架的事,记住:只说事!把争吵的起因简单告诉孩子,尽可能不加入自己的意见。你可以试着这样说:“爸爸妈妈因为某事的意见不同在吵架。”“妈妈因为爸爸做了什么事而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