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啥没造出核弹?外媒:德国核技术已落后
【环球军事报道】智谋者网站1月26日发表题为《希特勒的物理学家与核弹》的文章,作者为斯文·费利克斯·克勒霍夫,全文编译如下:
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维尔纳·海森堡1948年在给荷兰数学家巴特尔·伦德特·范德瓦尔登的一封信中说:“如果给希特勒造原子弹,我绝对认为这是一种犯罪。”
海森堡和其他若干位物理学家1957年共同发表了著名的“哥廷根十八人”宣言,反对西德研制核武器。但是,对于为希特勒研制这种终极武器,海森堡真的没有任何内疚吗?德国新闻频道N24正在播放纪录片《希特勒的科学家与核弹竞赛》,作为其《斯特凡·奥斯特带你时间旅行》系列节目的一部分,这部纪录片总结了德国研究核弹的确认事实。结果,海森堡的形象并不好。
核反应堆的首次试验发生在1940年初夏的汉堡大学,当时德军正在西欧乘胜挺进。但保罗·哈特克和他的核化学家团队没有足够氧化铀往下进行试验。他们理解连锁反应的理论,但从未在实践中做到。但是,德国陆军武器局当时认定,值得投入几支科学家团队研究这种新的超级武器。这些德国科学家并不担心敌国可能也在开展类似研究。因为难以描述的自大和无知,海森堡、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魏茨泽克和其他德国科学家以为他们远远领先于任何潜在的竞争对手。
这并不奇怪。一战前后,柏林都是全球理论物理学的中心。最精英的学子和年轻科学家纷纷涌向达勒姆郊外富人区的威廉大帝研究所,那里号称“德国的牛津”。谁要是想在核物理学领域有所建树,进入一所德国大学被视作必经之路。除柏林之外、卡尔斯鲁厄、莱比锡和哥廷根的大学也都享有盛誉。像阿尔贝特·爱因斯坦、马克斯·普朗克乃至海森堡也都极具吸引力。
纳粹1933年上台并驱逐所谓的“犹太”物理学家以后,这一切都结束了。很多杰出的年轻学者离开德国,比如匈牙利人爱德华·特勒离开了哥廷根,汉斯·贝特离开法兰克福。用纳粹的术语来讲,汉斯·贝特属于“半犹太人”。他俩都到了美国,加入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团队,专门开展称作“曼哈顿计划”的美国绝密核武器研究。
但是,德国的核物理学研究仍在持续。海森堡在1939年12月写给德国陆军武器局的一封信中总结了他们打算实现的目标:“浓缩铀235是确保机器体积小(约1立方米)的唯一办法。此外,要制造出比目前最强大的炸药威力还要强大成百上千倍的炸药,这也是唯一的方式。”海森堡后来全程参与这方面的研发。他属于“铀俱乐部”小组,并且考虑了军队可以如何使用它。但是,美国有几乎无穷无尽的资源,德国物理学家从纳粹领导层那里得到的资源却非常有限,因为他们确信自己马上就能获得胜利。
不过,德国科学家从未接近造出可使用的核弹大概并非出于这个原因。德国战败之后,这些物理学家被关在英国“农园堂”并受到监视;当时,他们仍然没有弄清核裂变武器的理论原则。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