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养犬乱象如何破?市公安局:现行养犬条例将修订

16.01.2019  10:22

大洋网讯 不按规定拴犬绳、犬只伤人、犬只噪声扰民、部分居民对养犬登记收费不理解……近年来,随着城市家庭养狗越来越普遍,问题也随之而来,“不文明养犬”现象正在成为各城市共同面临的治理新课题。

养犬乱象如何破解?

在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多位市人大代表聚焦犬只管理问题,纷纷建言献策,建议修改已施行10年的《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表示,《条例》与目前形势发展相比已然滞后,目前正在开展条例修订的调研工作。

养犬乱象为何难以遏制?执法存在警力和经费不足

傍晚与老人小孩一起散步,对面走过来一只没拴绳的大型犬,有人提出抗议,狗主人却说自己的狗不咬人。”市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孔繁华在市公安局“摊位”前刚一坐下,就以身边见闻抛出了问题。

“《条例》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至今约10年了,市民体验到的执行效果并不明显,在小区里犬只扰民问题依旧频频发生。”

针对养犬乱象,孔繁华专门做了问卷调研,一共回收242份有效文件,其中20份被调查对象为犬只饲养者,222份为非饲养者。在全部242个有效样本中,有5位受访者曾经举报过违规养犬行为,其中有2位受访者认为不知道向谁举报,有4位受访者认为举报程序繁琐,有3位受访者提出举报后没有下文。

那么,养犬乱象难以遏制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市公安局相关人员坦言,养犬执法存在警力不足和编制问题,“不过市民拨打了110报警的必须要处理,不去处理,我们就要督查派出所了。”此外,养犬管理还面临经费不足,难以大面积深入各大小区进行文明养犬宣传。

听完答复后,孔繁华表示,执法工作中,相关部门存在经费、人员不足、执法任务重等实际问题。但不管怎样,法律规定不落实,政府及主管机关还是要负起责任来。“选择性执法违反平等原则,也会造成人相对的侥幸心理。

市公安局:正就《条例》修改征求各部门意见

孔繁华还建议,可以结合执法检查情况和评估结果适时修订《条例》,不断完善制度供给。对此,市公安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正在就《条例》修改征求多个部门的意见,“施行了10年时间了,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这个条例应该是滞后了,我们在跟人大积极反映,也在征求各个部门的意见。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随时欢迎你提出建议,我们需要更多倾听大家的声音。”该人员当场表示将认真研究好所收集的意见建议,“大家的建议对我们做好工作非常重要,希望共同努力把广州养犬管理提升新台阶。

广州至少一半犬只未登记,养犬乱象如何破?

孔繁华建议,主管机关和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执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强化法规的执行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是主管机关依法开展养犬登记核查。

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全市实名登记犬只约10万头。 

就我所知,目前广州至少是一半的犬只是没有的登记的。在养犬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犬只登记,只有登记了,才知道都有哪些犬只,底数是多少,便于下一步对应施策。

养犬管理还要注重疏堵结合。据此,孔繁华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应合理开设犬只活动公共区域,满足养犬人的需求。对一部分有条件的小区应划定遛狗区域,沿途设置宠物粪便袋的免费提供点,在城市闲散地建立流浪宠物收养中心,加强对流浪宠物的管理,创建文明养狗的条件。同时,加强犬只禁入区域的巡查。

文明养犬是全社会的事。孔繁华还认为,养犬管理还应实行综合治理,发挥多方主体的作用。城市养犬治理涉及多环节、多部门,需要公安、工商、畜牧兽医、卫生、城管等部门合作,违法行为在发现和取证上有一定的难度。对此,应充分发挥居(村)委会、网格员、物业等基层组织和人员的作用。“谁家养狗了,登没登记,社区管理人员最清楚,养犬管理需要的大家都参与进来。”孔繁华还建议,社区可成立文明养犬劝导志愿队,对居民的遛犬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 肖桂来 侯翔宇 何瑞琪 贾政 杨洋 林霞虹 张姝泓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 邱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