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略狗肉之争中“沉默的大多数”
■ 议论风生
尽管媒体呈现出的狗肉之争很激烈,但现实中,极端反对或极端拥护吃狗肉者终属少数,抹黑哪个群体都不该,而这两派最该争取的,也是那“沉默的大多数”。
玉林狗肉节已结束,狗肉之争却仍未熄火。“玉林救狗人士投200万养狗,丈夫离婚儿子崩溃……”昨天这样一则新闻风行网络,与之相伴随的,又是大范围对爱狗人士的否定性、攻击性评价。“狗粉”这一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早已通行,而这一极端案例似乎又佐证了其“狗粉爱狗不爱人”等结论。
毫无疑问,根据个别爱狗者的行为评判这整个群体,不妥。现实中,很多爱狗者都很平和,不会付诸太激烈的言行。但应看到,有些对爱狗群体的污名化,跟他们在这轮“攻防战”中咄咄逼人的攻势不无关系:远者如屡次发生的高速拦车救狗的莽撞蠢行,近者有很多爱狗者对玉林商家的骚扰、威胁,将食客嘴巴打出血等事件。在玉林,爱狗人士连续采取的过激行为,还引发部分当地人“你越反对我越要多吃”的逆反心理。在网上,一些爱狗者的过分举动也让许多原本中立甚至爱狗的人倒戈。
未来中国主流社会是否会建立吃狗肉的禁忌,现在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反对和拥护吃狗肉者都有权表达自己的主张,就现在看,他们也很难完全说服对方,而激烈反对吃狗肉者与“誓死捍卫吃狗肉”的在人群中也都是少数,大多数国人的态度是无可无不可。而这“沉默的大多数”恰恰是两派最该争取的。我自己就是沉默的一员:我没吃过狗肉,但对吃狗肉不敏感;身边有爱狗者,我也多少能理解他们的情感诉求。
中间派会倒向哪边,跟两派的表现有直接关系,谁的极端举动都可能将中间派甚至队友推向另一方。比方说,当街杀狗的残忍举动,会激起许多人的恻隐之心,心理上也偏向爱狗者一方;而爱狗者的暴力抵制,也会让很多人对其心生憎恶。一个“猪一样的队友”破坏力往往超过一群顽强的对手。
理性是最佳的说服武器,而野蛮只会适得其反。我在想,“玉林狗肉节”期间,如果爱狗者选择多传播、放送些《忠犬八公》一类的片子,而不是选择去玉林“近身格斗”,说不定也能带动很多人不去吃狗肉。对吃狗派,同样是这样:若为了显示主张正确,就抹黑爱狗者形象,拿一些极端案例大做文章,迟早也会引起反感。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哪一方能以克制和说服态度,去争取那“沉默的大多数”。
□西坡(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