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狼式袭击”困扰欧洲

18.01.2015  08:10

  1月11日,巴黎,数百万民众举行游行,悼念《查理周刊》遇袭案遇难者并反对恐怖主义袭击。

1月13日,法国巴黎,持枪的法国士兵正在埃菲尔铁塔附近巡逻。

1月13日,法国凡尔赛,士兵在为巡逻做出发前的准备。

1月9日,巴黎一家犹太人超市发生人质劫持事件,警方发动强攻解救人质。

  1月12日,在一段视频中,巴黎犹太人超市袭击嫌疑犯库里巴利讲述自己忠于“伊斯兰国”。

  法国《查理周刊》恐怖袭击案仿佛点燃了恐怖分子袭击欧洲的导火索。连日来,欧洲多国接到恐怖袭击威胁和相关情报。

  如今,欧美国家不得不面对恐怖分子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国人的现实,“孟买式袭击”逐步蔓延至这些地区。面对组织更加分散、袭击手法更加专业、袭击目标更加平民化的恐怖主义行动,西方国家该如何应对?

  “孟买式袭击”蔓延

  1月7日,持枪恐怖分子闯入以出版讽刺漫画著称的《查理周刊》(又译《沙尔利周刊》)办公室,射杀10名工作人员和两名警察。

  袭击发生后,法国总统奥朗德迅速赶到事发地点。奥朗德强调:“这是一起恐怖袭击,且手段极其残忍粗暴”,该事件是近50年来发生在法国本土的最为残暴的一起恐怖袭击,也揭开了欧洲大陆频繁遭遇大小恐怖袭击、动荡不安的一周。

  虽然《查理周刊》恐怖袭击和巴黎犹太人超市袭击随着3名恐怖分子被击毙告一段落,但法国仍然保持高级别反恐警戒,近万名警察和特种部队士兵仍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欧洲多国也都处于高度紧张之中。15日至16日,法国、德国、比利时三国警方展开全面反恐行动,先后拘捕了二十余名嫌疑人,并在比利时、德国境内发现涉嫌预谋恐怖袭击的大量武器、通讯装备。

  2008年,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发生恐怖袭击,恐怖分子手持冲锋枪、手榴弹等武器攻击民众,并与军警对峙,袭击持续三天,共造成160多人死亡。如今,“孟买式袭击”的噩梦已蔓延至欧美国家。

  自去年以来,西方多个国家遭遇恐怖袭击。2014年5月,比利时发生犹太博物馆血案,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2014年10月,加拿大多名军人遭到袭击,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2014年12月,澳大利亚悉尼发生咖啡馆劫持人质事件,造成包括劫持者在内的3人死亡,多人受伤。

  欧洲联盟多名官员1月13日警告,可能多达5000名欧洲国家的公民已经加入极端组织,威胁欧洲安全。严峻安全形势之下,欧盟可能无力阻止所有恐怖袭击。

  特种部队式恐怖袭击

  纵观近年来欧美发生的恐怖袭击,其中不少由思想激进的本土极端人士制造,他们中很多人都手持专业装备发动袭击。

  “恐怖主义就像超级变形虫,根据不同的环境不断变换颜色。环境变了,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和手法也会改变,恐怖分子不会千篇一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梅建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世界整体发展来看,恐怖主义总是随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换其组织特点、袭击手法、攻击目标。

  在《查理周刊》袭击和巴黎犹太人超市袭击中,3名恐怖嫌疑人装备有多种武器,包括卡拉什尼科夫步枪、榴弹发射器、手雷、爆炸装置和手枪等。在比利时袭击事件中,恐怖分子同样配备精良的自动武器,他们都与警方展开枪战,并周旋多日。不仅如此,恐怖分子利用精准的小规模袭击制造了大规模恐怖袭击带来的恐慌。正因如此,《经济学人》杂志将此次巴黎恐袭定义为“特种部队式袭击”。

  军事问题专家岳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巴黎恐怖袭击确实具备一些军事行动的痕迹,即目标精准,发起攻击时更加专业。恐怖分子精准击毙目标人员后全身而退,甚至还和法国警方周旋多时,穿过重重关卡,袭击重点目标加油站,有意识地向警方透露行踪,并且还不停换车,这不同于以往恐怖袭击中,袭击者只在一个地方与政府对抗到底。

  岳刚举例说:“此次巴黎恐怖袭击,恐怖分子甚至使用了特种部队的一些手势,采取国际上流行的双连发点射,打在警车玻璃上的弹孔很密集,这样撤离既节省弹药又精准。另外,恐怖分子逃离时先扫射外围,防止警方还击,这些专业化手段使法国警方一时难以制服他们。

  袭击进入“独狼”时代

  恐怖分子为何变得如此专业化?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极端分子前去中东接受恐怖主义专业训练,随后回流本国,并听从恐怖主义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开展恐怖袭击。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恐怖主义组织的策略已经发生原则性变化。美国兰德公司最新报告指出,“基地”组织已经不直接指挥对西方国家发动的袭击,更多是寄希望他们在西方国家的从属成员和同盟,以及被招募的西方本土极端分子自行发动恐怖主义袭击。

  梅建明认为,这种各自为政的恐怖袭击方式之所以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因为“伊斯兰国”等新兴极端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一些地区和国家有潜在恐怖主义思想的人,并产生一种共鸣采取行动上的呼应。这种共鸣与呼应不仅可以通过去中东参加恐怖主义组织实现,也可以通过在本地发动“圣战”来实现。

  据统计,近年来,已有超过3000至5000名欧洲人前往叙利亚参加“圣战”,其中上千人已经“回流”到欧洲本土。这些经过极端思想“洗脑”的本土激进分子,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安全威胁。

  法国《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两嫌疑人萨义德和谢里夫是兄弟,两人是阿尔及利亚裔法国人,都出生在巴黎,去年夏天刚从叙利亚返回法国。谢里夫被指为伊拉克“基地”组织在巴黎分支机构的成员,2008年曾因涉嫌恐怖活动被判刑。

  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萨义德、谢里夫袭击《查理周刊》与“伊斯兰国”有直接联系,但“伊斯兰国”在去年11月曾发布短片,片中3名法籍恐怖分子呼吁法国穆斯林参与“圣战”,或在本土发动袭击。此外,“伊斯兰国”还多次呼吁其他西方国家的穆斯林在本国发动袭击。

  网络改变恐怖袭击方式

  “独狼”主要是指那些来自欧美国家本土,各自为战、独立性比较强的恐怖分子。

  “独狼危害较大,首先是因为他们是本土人,熟知本国安全措施漏洞,防不胜防;其次,他们在欧美社会长大,素质比中东恐怖分子高,发动攻击更高效;再次,他们各自为战,很隐蔽;最后,他们是在欧洲本土发动袭击,对民众震撼力更大。”岳刚认为,此次巴黎恐怖袭击就印证了“独狼式”袭击的危害更大。

  在梅建明看来,催生“独狼式”恐怖主义袭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媒体时代和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影响,这改变了恐怖主义的行为方式。

  梅建明解释说,原本普通人和恐怖主义环境是有一定距离的,如今,极端分子不仅可以很容易从网上学到恐怖主义行动手法,而且更容易发现身边参与恐怖主义活动的人。

  要影响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洗脑,过去鉴于成本和政府干预等因素,以及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恐怖主义理论不容易向外扩散。近年来恐怖主义信息得以快速大面积传播,恐怖组织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招募成员扩大影响。

  “伊斯兰国”有一套精准的针对新生代年轻人的网络宣传手段,从Instagram到推特、脸书和中东地区风靡的社交网站。他们在社交网络上的活跃,吸引了更多的新人。

  “伊斯兰国”对社交网络的成功运用吸引了很多西方国家年轻人。据英媒体报道,这些西方国家的年轻人不乏家境富裕且受到过良好教育者。

  ■ 应对

  与恐怖分子争网络阵地

  面对恐怖分子的升级,梅建明认为,西方国家也应及时调整反恐策略。

  共享民航数据库

  目前,欧洲已经将反恐列为要务,一系列多边和国际反恐会议已经列上议事日程。11日,在法国300万人反恐大游行前,欧盟11个成员国内政部长与美国、加拿大政府安全部门官员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合作加强反恐和安保措施。

  会议敦促欧盟及欧洲议会尽快通过立法,允许欧盟成员国之间共享航空旅客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追踪暴恐犯罪嫌疑人。岳刚认为,民航系统能否和反恐部门共享乘客信息,这需要国际社会尽早达成共识,消除行业间隔阂和国家间隔阂。

  不仅要加强对可疑极端分子流动的监控,也要监控他们在国内的动向。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比利时之所以能够成功阻击此次恐怖袭击,很大程度上因为比利时司法和情报机构密切合作,提前做好布控,拦截极端分子电话,最终破获袭击。此次恐怖事件法国应对不力,除了对可疑人员监控不力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报获取不及时。

  不能关起门反恐

  梅建明指出,恐怖主义已经超越国界限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反恐。

  欧美国家领导人也开始意识到必须要和恐怖分子抢占网络阵地,不能再让恐怖主义信息如此轻易得到传播。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在白宫与到访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联合发布会时表示,“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是恐怖组织进行通信的主要方式。如果我们有一种合法、符合正当程序和法律规定,能施加监督的方式去进行追踪,那么应当保留这样的能力。

  B02-B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晓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