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圈女童”事件,制度救济为何乏力

12.11.2014  09:35

  ■ 观察家

  “猪圈女童”事件,女童有无“被弃猪圈”不是问题关键,关键在于:当地对她的零碎化救助,仍难改变其现实境遇,而制度化救助在向基层下沉的过程中大打折扣。

  日前有媒体报道,四川稻城县8岁女童小忠,身高仅78厘米,重7公斤,无语言能力,自小就经常被扔在猪圈里生活,平时喝猪槽里的汤水。报道甫出,备受关注。但昨日,稻城有关方面回应,女孩小忠家并无猪圈,媒体称其“从小被放置在猪圈”说法不实;据了解,小忠系因病导致脑瘫,经医院检查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而无法治愈。

  就眼下看,先前媒体所说的女童“被弃猪圈”等情节,似乎有遭遇反转之势,可应看到,女童有无“从小被放置在猪圈”,其实并非问题的关键,毕竟这无改小忠处境悲惨的事实。更值得寻思的是:为何当地有关的救助,仍难切实改变小忠及其家庭的艰难处境?

  从新闻看,小忠患病多年,身体羸弱,弱到了什么程度?两项指标可供参考:在中国,8岁孩童正常身高在115至130厘米之间,体重在30公斤左右,而小忠身高体重跟幼儿的接近。正因如此,“被弃猪圈”等噱头才会广泛被采信,而舆论也发出质疑:当地究竟有无对小忠采取救助措施?而从当地官方回应看,救助措施并不缺乏,除了“早就上了低保和五保”外,2009年以来,当地先后为小忠家提供帮扶资金13万余元。今年病情加重,当地县红会、县残联、县民政局还提供检查治疗费用5.7万元。

  毫无疑问,这些措施对改善小忠的处境大有裨益,但这些更多的是零碎的特殊群体救助、不成系统的社会帮扶。其救济层次跟有针对性的制度化救助,显然有差别。要了解到,针对脑瘫儿童,其实四川自2012年起,就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四川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工程”,为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提供专项救助金和康复救助,包括资助康复训练、康复手术和适配辅助器具。除了这些,当地也不乏对特困妇女儿童的救助基金。

  遗憾的是,囿于知识、技术的局限,小忠母亲很难掌握到这些救济渠道、救助信息,也谈不上主动申报。在此情况下,虑及小忠母亲的病情等情况,当地政府显然该主动“管起来”,而非简单给钱——从小忠身患脑瘫起,就为其申请对应的救助措施,及时提供康复救助措施与专项救助资金,也避免其相关诊疗遭耽搁。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为贫困人群兜底面临的现实难题:有时对他们的救济,缺的不是具体的救济制度、政策,而是救助体系没法覆盖到社会组织末梢。它在向基层沉降的过程中,其效力边际衰减,覆盖面不断收窄,最终动辄流于虚置。

  这无疑是令人痛心的:某种程度上,小忠的悲剧,就源于这些系统性救助在空间距离上的“鞭长莫及”,导致她无法被相关救助体系眷顾,只能是被当地官员“特殊关注”一下。这本质上也说明了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发达:它离“应保尽保”“无遗漏救助”仍有距离。

  如今,处在镁光灯下的小忠,兴许能在各界关注下摆脱困境,可只要制度救济失灵的局面不改变,那谁能保证,受到政策性救济不是个例,而是面向特困儿童群体的普惠呢?

  □午夜侃人(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