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逆袭,不必反应过度
■ 观察家
面对猪肉价格的连续飙升,一方面,应看到这是市场调节下的正常波动,另一方面,市场的“市”也该是更健康、信息更充分的,在生猪养殖信息发布、流通成本降低等方面,政府部门要尽好本职。
与民众柴米油盐生活紧密相关的猪肉连着涨价,近来成了颇受关注的话题。据央视报道,猪肉价格已连续四个月涨40%,截至7月底,猪肉的市场批发均价约每公斤24元。猪肉涨价也成为推动CPI攀升的“带头大哥”。有些市民表示,再涨吃不起。
从以往经验看,夏季是猪肉销售的“淡季”,价格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所以当猪肉价格出现迅猛“逆袭”,甚至呈飙涨之势时,受到的关注也较多,坊间还有人发出对肉价实施行政调控,甚至直接对猪肉销售实行最高限价的呼吁。
猪肉涨价,带来的是民众生活成本的抬升,许多人自然并不乐见。但应看到,此轮猪肉涨价也是市场调节的正常反应:有业内人士分析,连续近1年半时间,生猪养殖处于亏损状态,有些养殖户积极性受挫。可上市猪源减少,猪肉需求又刚性增长,这导致生猪市场供应重新进入紧平衡状态,今年4月起猪肉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基于此,人们也该对此有合理认知,不应陷入“行政干预依赖”。
理论上说,当价格上涨到一定水平,生猪养殖户有了积极性,供应增加,价格自会回归。可事实上,养猪不像种豆芽,几天时间就能上市,从苗猪到可以上市,最少也得几个月。这也使得其价格传导“反射弧”相当长。如此一来,这极可能带动其他生活品价格上涨,民众的生活成本就会大幅增加。所谓“猪将军”,指的就是肉价对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影响力。
在此情境下,猪肉涨价影响也被置于市场背景下去审视。毕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投放到市场的货币已经很多。加上股市又投放了相当规模的货币,导致市场流动性已相当充足,引发通货膨胀的内在动力已非常强劲。眼下之所以没出现通货膨胀,是因经济下行的影响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低迷,没能对市场价格形成推动力。一旦经济步入复苏通道,通货膨胀压力会越来越大。而猪肉涨价,也可能成为一个加成因素。
猪肉涨价的链式反应值得重视,并不是说,非得用行政手段强行调控才能解决。出现连续飙升,主要还在于供需出现了矛盾。因而,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理应及早采取加强信息发布,提供市场供需情况,为养殖户制定养殖计划提供信息引导,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这并不是太复杂的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摆到了相关职能部门面前,但一些地方并未做好,结果这二十多年间猪肉等的供需矛盾长期处于失衡状态。
所以,面对猪肉价格的连续飙升,一方面,应看到这是市场调节下的正常波动,另一方面,市场的“市”也该是健康、信息更充分的,所以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部门要在生猪养殖信息发布、市场供需情况分析、运输通道疏通、流通成本降低等方面,做好政府可以做、应当做的,从而有效弥补市场缺陷,让肉价波动建立在良序的市场基础上。
□谭浩俊(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