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霸发明测猪肉新鲜度神器 扫一扫能辨别猪肉新鲜

03.04.2018  22:57
毕晓琳 - 新浪广东
魏立骏及其参与研发的光谱测试仪。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毕晓琳 魏立骏及其参与研发的光谱测试仪。

  日前,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科技大赛微软“创新杯”广州地区复赛中,来自暨南大学学生团队的创新项目,帮助普通人提高猪肉等食品安全检测的“基于云数据的手持式智能光谱仪”,获得复赛第一名。

  团队的三名成员均是出生于1997年的大三理科生。他们中有GPA全班第一,爱听民谣做实验的男学霸,也有从初中开始玩编程的广州本地女生。虽然还在上学,他们却已拥有多项个人发明专利,在国外发表过SCI论文。

  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这些95后讲述了自己从大一开始泡实验室,专注创新发明的有趣经历与三年未有更新朋友圈的忙碌,也讲述了对未来的期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丹阳

  图/实习生谭蓉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1997年出生的广州女生毕晓琳上大三,她所在的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只有6名女生,6名本科女生全都进入了由导师和研究生主导的光电实验室。

   爱看《偶像练习生》的女学霸

  毕晓琳是6个女生中最早进实验室的。她是一个说话温柔、爱笑活泼的长发女生,也是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编程高手。

  毕晓琳的编程启蒙全靠自学,而且是背着父母,来自她现在看来“比较幼稚,都不好意思说”的小游戏。

  早在广州四十一中上初中时,初二的她和当时的同学都迷上了一个叫《奥比岛》的在线小游戏。一次玩游戏时,有人在游戏中设置了钓鱼程序,拿走了她的账户和密码。为了夺回自己的游戏账户,毕晓琳自学了编程,并如愿以偿拿回了账号。上大学时,家在广州的毕晓琳对学校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出天河区,由此她进入了暨南大学理工学院。

  大一时,由于对所学专业的光谱仪产生了兴趣,从小喜爱自己动手、思考解决问题的她就想能不能把笨重的光学仪器变小,方便在生活中使用。

  带着这个想法,学有余力的毕晓琳,通过考试后加入学院所在的新型光电材料与激光技术研究团队,开始了“泡实验室”的大学生活。

  毕晓琳的宿舍在北门,理工学院的实验室在南门,正好横穿暨南大学,走下来至少要20分钟。毕晓琳笑说,除了周末回家,她的大学生活就是宿舍、教室、实验室,三点一线。有时放假,她也会从家回来待在实验室。

  到了大二,由于实验室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多,性格外向爱笑的毕晓琳退出了学校的社团,开始专注在实验室琢磨自己的光谱仪,琢磨编程算法,写论文,参加创新比赛。她笑说,自己的课余时间太少,没空旅行,没空逛街,甚至少到大学三年的朋友圈都几乎没再更新。

  唯一的“奢侈”爱好,就是吃饭时观看《偶像练习生》,因为她是节目的“铁粉”。

   午夜实验室听民谣的男学霸

  和毕晓琳同时进入实验室,也是光谱团队成员的男生魏立骏,也出生于1997年。他来自广东茂名,戴着一副时尚的圆眼镜,外表清秀。魏立骏说话慢条斯理,有点学究气息,却自带冷幽默。因为长相跟越南一个偶像组合成员十分相似,他被实验室里的女生们调侃是“越南洗剪吹组合”成员之一。

  同样上大三的魏立骏不仅在全系GPA(平均学分绩点)第一,在大学期间还有两项个人发明专利,并达到同专业研究生毕业时的标准之一:至少发表一篇SCI论文。

  魏立骏是一个标准“电子宅男”,平时喜欢听音乐、看《权力的游戏》等美剧,最大的爱好还是待在实验室。

  周末休息时,从早到晚待在实验室对于他是常事。课后到实验室改论文,做实验对他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大学生活,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下课后,来不及去食堂,他就直接在实验室叫外卖盒饭。

  实验室对魏立骏来说并不闷,也没焦虑和压力,没人硬性要求他去实验室,要待多久。他反而是自己感觉在实验室的时间不够用。

  自备“睡袋”奖金用来买零食

  推开暨南大学理工学院410实验室的大门,除了台式电脑、摆满书籍和论文的办公柜,实验室最显眼的地方就是一道透明的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内有几台硕大的光学研究仪器,里面一年四季恒温恒湿。为了保持光学器材灵敏度,进去做实验的人要穿白大褂、拖鞋,经过1分钟左右的密闭空气吹风除灰,才能进实验室。

  这就是魏立骏、毕晓琳和他们的师兄师姐、导师一起工作的激光光学与激光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的办公柜上方则有几个睡袋,也是几个本科生买的,因为下课后时间紧,回北门的学生宿舍太远,他们休息也在实验室里。

  学生们的指导老师、光电工程系副教授朱思祁笑说,“这都是他们自己买来的,没人抓劳工干活,也没人鼓励他们睡在实验室。

  实验室的门口还堆着一箱箱的巧克力威化饼、花生米、甜饮料等高热量的零食,像一个小食品仓库。这是魏立骏、毕晓琳他们参加各种创新比赛和专利获奖后,用奖金买的。学生们获奖买零食,在实验室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用光电工程系副教授朱思祁的话说,这些本科学生,通过比赛竞赛拿奖金,在上大学时都已经是“小富翁”。对此,魏立骏则不好意思地说,“就是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

  扫一扫就能检测猪肉

  此次获得微软“创新杯”广州地区赛事复赛第一名的“基于云数据的手持式智能光谱仪”,就是毕晓琳、魏立骏和同系另一名同学陈麒从大一开始的学业外创新。

  2016年,毕晓琳他们还在读大一时,第一代产品只是一个充电宝改装的光谱仪,仅能探测到自发光物体的光谱,随后将获取的数据上传至电脑,效果并不理想。

  直到今年大三,参加“创新杯”时他们进行了第三次改造,把检测仪和结果反馈合二为一。一台橙红色的智能光谱仪就像吃饭买单的手机扫码仪一样,对着猪肉一扫,就能在光谱仪屏幕上看到猪肉是新鲜的还是隔夜的。

  “我们想做的是一个人人可以看懂、可以用到生活中的仪器。”毕晓琳的想法来源很简单,每一年3·15晚会上都有食品安全问题曝光。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的猪肉都是普通人难保证自己食品安全的痛点。

  由此,毕晓琳想到能否让普通人像拿手机扫码一样,对着变质的猪肉,扫一扫两秒钟就能看出结果。

  在三人小组中,女“程序猿”毕晓琳负责编程和算法,也是点子构想者;魏立骏负责在电脑上设计产品外形、光学硬件部分。辅修金融、外表老成、声如洪钟的陈麒则负责电焊和产品展示。

  “就像每个人都有指纹一样,每个样品也有对应的特征谱线,根据特征谱线的差异,我们的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鉴别。”正在展示对荷花划分鉴别的魏立骏说道。

  目前,除了测试食品,该团队的光谱仪还计划应用于中药材样品检测、皮肤质量检测、食用油检测和商业合同中文本是否有被换页的检测。

  由于是跨学科的创新,毕晓琳说很多东西都是自学。对于未来,上大三的她还想毕业后继续读书,可能改学金融,因为金融中用到的数学建模是她的强项。

  魏立骏的近期小目标则是争取在今年7月代表中国去西雅图参加微软“创新杯”。

  “听说西雅图是全包食宿的。”戴着眼镜的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