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19年来献血近9万毫升 为全身血液10多倍
以拉货搬砖为生,以无偿献血为荣,总计献出全身血液10倍以上血量
海南一农民工19年献血近9万毫升
他以拉货搬砖为生,以无偿献血为荣,19年不间断献血,他所献的血已是他全身血液的10多倍。按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计算,他所献的血能救100多名病人。这就是临高80后农民工陈柏林。19年来,数次坐班车往返海口献血百次,献血量近9万毫升。
4月12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临高县临城镇吉利村,陈柏林刚刚从工地搬砖回来,精神抖擞,见到记者,陈柏林忙不迭将蓝色工作服上的灰尘掸干净。 “伸出胳膊就能挽救生命”
一米七五的身高,体重110斤,这个瘦削的男人今年37岁,献血史已长达19年,先后献血100多次,献血量近9万毫升。
“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我所能做的只有这些了。”说起自己19年来坚持献血的故事,陈柏林表现得云淡风轻。
“初中时,有同学罹患白血病,学校发起过献血行动。遗憾的是当时我还小,没办法帮助他。”陈柏林告诉记者,1995年,他当时还在临高中学上学,第一次听说伸出胳膊就能救人,他便明白了无偿献血的意义。
由于当时年岁尚小,加上家人的反对,陈柏林没能参加,这让他一直觉得遗憾。年满18岁那天,他决定开始这场长达19年的不间断的献血行动,“想到自己伸出胳膊就能挽救别人的生命,就觉得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坚持的事不要用钱衡量”
走进陈柏林的家,一间有着20多年历史的破旧房子映入眼帘,房间只有一扇铁架门,窗户是用水泥和纸盒联合构成的。下暴雨时,雨水就会透过铁架门浇进房间。厨房搭建得也很粗糙,外墙露着砖头和水泥,房顶用瓦片遮着,这就是陈柏林一家四口居住的地方。
当亲友邻居得知陈柏林献血这么多年时,大多人都笑他傻。有人认为陈柏林没有固定工作,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天天做着体力活,却还要每月坐车近百公里到海口,目的只为献血。并且,献血不仅需要提前一天进行休息,献血当天还要去海口,献血后一天要继续休息。这就意味着,为了献血,陈柏林每月至少要误工3天。
然而,在陈柏林看来,献血与贫富无关。“虽然工作和赚钱都不稳定,但是自己坚持要做的事就不能用金钱去衡量。”陈柏林说。
记者留意到,陈柏林家虽然房屋简陋,可房内的窗台上摆着一摞足有60公分高的书本教程。这是陈柏林托一名教师朋友借来的,房间仅有的一张木方桌是他和孩子晚饭后阅读书籍的地方。
每天,陈柏林坐在这里写日记,孩子们则坐在父亲旁边写作业。记者来到陈柏林家中时,桌上正摆着一本《公民无偿献血读本》,随意翻开读本,陈柏林的阅读笔记工工整整地写在读本上。读本旁边一本黑色封皮的笔记本上,陈柏林摘录了很多无偿献血的常识。同时,还粘贴了很多关于无偿献血的剪报。
截至今日,陈柏林爱心献血之旅达19年之久,共献血100多次,累计献血87450毫升,先后获得2001年度“海南省无偿献血先进个人”,2001—2003年度、2006—2007年度、2008—2009年度、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04—200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个人奖”等奖项。
“要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生命”
陈柏林频繁地献血,引发妻子黄明娟的担忧:“毕竟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他是‘顶梁柱’,我怕一直献血对他身体不好。”
为了赢得妻子的支持,陈柏林在一次献血时把妻子带到了献血屋里,让她了解到有很多人在医院进行救治需要用血。正是有了一个个像陈柏林这样的不计得失献血者的无偿奉献,才有无数用血者的安全康复。慢慢地,她默许了丈夫的“爱心事业”。
19年来,为了让身体保持最佳献血状态,陈柏林坚持不抽烟喝酒、不熬夜,积极锻炼身体。“为了达到献血的身体条件,我放弃了熬夜的习惯,保证合理的作息时间。”陈柏林说。如今,他同时还积极参加马拉松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在陈柏林看来,自己没有舍命救人的壮举,但可以献出自己可再生的血液,为拯救别人的性命贡献力量。“急人之所需,不仅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也是很多人可以做的。”为此,他在自己拉砖用的车上,贴满无偿献血标语,将这种理念传播到所到之处。
“你看,这个群是我在2016年建的,从一开始的10个人到现在的240人。我们期待有更多人加入,用热血点燃生命之光。”陈柏林告诉记者,他要用爱心帮助更多的人。“我要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更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