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晚"大圣"能否"归来"?九成网友盼六小龄童上春晚

29.01.2016  09:32
猴年春晚"大圣"能否"归来"?九成网友盼六小龄童上春晚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六小龄童在微博晒“美猴王”扮相,还像当年那样帅。(图片来源:六小龄童微博)

近九成网友期盼六小龄童上央视春晚

据新华社电 “齐天大圣”真难“归来”?还是哪里出了问题?不管六小龄童上不上得了猴年央视春晚,都已经成了今年春节前网友迫不及待“吐槽”的事。

只要春晚需要,我随叫随到

只要春晚需要,我随叫随到。”六小龄童本人在网上的这句表态,让数百万网友揪心。毕竟被称为“六小龄童”的演员章金莱已经57岁了,等待下一个猴年,需要再12年,“大圣”那时要将近70岁高龄了。

其实,六小龄童主演的电视剧《西游记》和央视春晚有一个共同点。两者都是在改革开放后电视机普及大潮中火起来的,即使时隔30多年,也完全可以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央视春晚诞生于1983年,比1986年春节首播的电视剧《西游记》还年长3岁。值得玩味的是,正是“央视春晚”和“西游记”这两大概念,几乎占据了中国电视播出排行榜的最前列,一种综艺形式、一部电视剧,两者一直就是播出最多、收视最有保障、海外影响最大的中国电视文化品牌。

97%网友“是看电视剧《西游记》长大的”

来自网络的一项测评显示,有97%的网友投票说,“童年是看电视剧《西游记》长大的”,同时有89%的网友“强烈期盼,主演电视剧《西游记》的六小龄童上央视春晚”。

集体记忆”“怀旧”“想看到儿时偶像”“图个喜庆、看个热闹”等各种理由集齐了观众呼唤六小龄童登上猴年春晚的心声。

但问题来了,面对“时刻准备着”的“中生代”艺术家,地方春晚、戏曲春晚,甚至各大“自媒体”都按捺不住了,六小龄童也公布了录制其他一些春晚的现场照片,但最具节庆“仪式感”的央视春晚,截至目前尚未在700多万网友关注的官方微博上回应。

难道只能看‘小鲜肉’版美猴王?

也有人猜想这或许是“摆谱”和“饥饿营销”,但问题是近似于六小龄童“”上春晚这类事,文艺界也不少见,它折射出文化领域的“供给侧”面临另类尴尬。

单论电视屏幕上脱胎于中国京剧舞台的经典“猴戏”,六小龄童之后确实几乎无人能及。这让出生于2000年以后的不少小网友都“捏把汗”,“难道真的只能让我们看‘小鲜肉’版的美猴王?

现实中,往往一边是“枕戈待旦”的艺术家、文艺工作者,另一边是“嗷嗷待哺”的观众,而中间隔的是号称对观众需求和收视走向“了如指掌”的影视节目制播机构。

年过九旬的电影艺术家秦怡曾说,“有时候,就是等啊等,等着主办方来邀请,结果也不一定,但如果来邀请,我总是克服困难,尽量去;要知道,你确实需要出现一下,就算是数九寒天给观众鼓鼓劲,他们看见你来了,就高兴了”。

“齐天大圣”才是中国最强大IP

业内人士坦言,电视联欢晚会这种综艺形式,起初国内数十家电视台各办一套,铺张浪费了,但如今又“矫枉过正”了。一批有经验的晚会策划人,都忙着“转行”拍“真人秀”、赚快钱去了,真正叫得响的晚会、叫得响的六小龄童节目,也就难“归来”了!

时下在影视界几乎是“言必称IP(版权)”,但有人提醒,其实《西游记》和“齐天大圣”才是中国最强大的IP。六小龄童如此受网友喜爱,也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一个好现象。无论影视播出的载体是什么,高品质的文艺内容、样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供给侧“必需有”。

毕竟,倘若中国人自己都不把自己的文化优势用在刀刃上,观众“转频道”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评论

猴王”不上猴年春晚 不只是少了个节目

据新华社电 春晚临近,连日来的互联网却被一只“猴子”刷了屏,“美猴王”章金莱26日通过微博发消息称:由他参与录制的央视春节戏曲晚会《金猴闹春》将于大年初三与观众见面,这预示着“美猴王”将缺席猴年央视春晚。

消息一出,瞬间引爆网络热点。不少网友第一时间抱不平:“猴年没有美猴王,春晚不看了!”“30年的猴王记忆不忍抹去,期盼大圣归来!”……

一台晚会根据演出需要调整节目内容无可厚非,央视之前是否邀请过“美猴王”也不再是争论的焦点。在开放包容、价值多元的当下,国家如何借助媒介平台,围绕大众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才应是这次争论与呼吁的题中之义,而基于这样的文化服务方式也正在从以往的“政府定菜”向“民众点餐”转变。

网民呼吁“美猴王”上央视春晚既体现了大众文化怀旧的心理,也反映了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定制需求。“美猴王”不上猴年春晚不只是少了个节目,更不应是节目炒作的噱头,这实则是国家在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与满足大众多元文化需求之间的博弈。

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开展?质量怎样?大众的心声值得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