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书记王儒林:各级干部一律到办公室办公
三、坚持全面创新,努力实现全省产业转型发展
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等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全省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一)全力推进煤炭产业发展方式创新。煤炭产业已经进入“寒冬”,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特别是《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不达标煤禁止进入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我们省作为煤炭大省,举步维艰,我们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煤炭价格还像过去那样高涨、市场炙热,老路走不下去了。我们必须走出一条“革命兴煤”的新路,自己不“革命”,就会“被革命”。这条“革命兴煤”的新路,就是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的,全省上下正在积极推进的我们省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期战略任务。我们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创新,关键就是要紧紧抓住、全力抓好实现煤炭产业“六型”转变,把我们省建设成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中国煤炭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这是我省摆脱资源性困境的希望和根本出路。
(二)全力推进煤电一体化创新发展。尽管我们省发电装机增速较快,但是,我们省外运煤和外输电比例16:1,明显失衡。我们要继续抓煤转化为电。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现有的电量都消纳不了,去年全省发电企业平均发电小时只有4334小时,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又负增长5.04%,工业用电量负增长7.21%,向外省送电负增长10.69%,发电机组负荷下降,盈利减少,亏损增加,压力越来越大。这正是我们要创新破解的难题。要突出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加快外送通道建设一是加快外送通道建设,,扩大“晋电外送”规模。我们省现有外送能力1930万千瓦,核准在建和已获“路条”的外送电通道1450万千瓦,按规划全省“十三五”末总装机将超过1亿千瓦以上,现有通道加上在建的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加强与国家电力、电网规划的衔接,争取将更多的外送输电工程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特别要创新模式,积极拓展外送电市场,创新省际合作机制,加大省外电力营销力度,确保我省电力“送得出、落得下”。二是创新激活省内用电市场,千方百计提高省内电力消纳能力。我省电力市场拓展的基础在省内,“大头”在省内,现在看,一半以上的电量需要省内自己消纳。问题是,目前省内连现有的电量都消纳不了,到“十三五”还要新增较多电量,可见难度之大。这就要求我们,不论当前还是长远,我们必须下功夫抓用电,破解扩大电力市场的难题。我们要正视困难,但也要看到机遇。我想用发展铝工业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省铝土矿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全国第一,占全国40%以上,但我们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是典型的铝土矿资源强省、氧化铝大省、电解铝小省、铝加工弱省。全省铝工业极度艰难,尤其电解铝可以说“命悬生死一线”。但是,外省企业在我省生产氧化铝,运到省外加工电解铝,再把产品运到内地,来回吨运费高达2000多元,尽管这样,人家还盈利。主要原因就是用电成本低,用电成本占电解铝成本的45%左右,举足轻重。我们省是国家业界权威公认的发展铝工业的最佳省份,要铝土矿资源有资源,要电有电,但我们却没有解决用低电价发展铝工业的问题。有关部门测算,如果我们能够按国家政策“置换产能”,使我们省电解铝生产达到600万吨,一年可消纳电量900亿千瓦时,相当于去年我们省工业用电量的50%,也将推动5000万吨原煤实现就地转化。我们在吕梁、孝义调研,他们正在积极推进中铝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如果电解铝产能达到110万吨,加上配套的高端铝材加工、商业物流、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将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800亿元以上。毫无疑问,存在诸多障碍和难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机遇。专家预测,我们国家铝土矿资源数量有限,可再开采年限并不长,特别是按照中央《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市场交易电价将由发电和用电企业协商确定。这两大因素将导致全国铝工业调整布局、重新洗牌,形成新的“铝电+铝土矿资源”联盟。我们省铝工业现在是最困难的产业之一,也是最有希望的产业之一,机遇就在眼前,稍纵即逝,有关部门和有关市县要全力做好工作。历史上我们省不止一次失去机遇,如果这次再失去,我们省高载能的现代铝工业将永无出头之日。拓展省内电力市场,我们还要改造提升现有高载能产业,发展现代载能产业。民用电潜力巨大,也要大力发展。
(三)全力推进焦化产业创新脱困振兴。我们省的焦化产业是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去年销售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的6%,焦炭产能大约占全国的1/4,产量和外调量都居全国首位,出口量占全国的89.8%。焦化行业的兴衰,对我们省影响重大。多年来,我们省焦化虽经多次调整,做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走出困境,已经连续7年亏损,产能利用率只有60%左右。越是困难,我们越要看到,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不能没有焦化行业,而我们省焦煤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5%以上,我们有基础有条件使焦煤产业走出困境,走向振兴。一要通过科技创一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以化为主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相对注重“焦”,而忽视“化”,化产回收、精制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差较大,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我省现有焦化产能开工率如能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年可产生焦炉煤气200亿立方米,煤焦油350万吨,焦化苯90万吨。通过对焦炉煤气资源进行整合,延长产业链条,生产合成油和合成天然气,比煤制油、煤制天然气投资少、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煤焦油和焦化苯是精细化工原料,可以从中提取高附加值化学产品。实现焦化产品精细化、系列化、规模化、高附加值化,这对发展我省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二要彻底改变二要彻底改变独立焦化厂只能依靠钢铁企业的被动局面。我们省是全国最大的焦化生产基地,可是,我省的钢铁工业并不发达,作为独立焦化厂只能超过300公里合理经济运输距离,把产品远送省外钢铁厂。钢盈焦未见得盈,钢亏焦必亏,这明显降低了我省企业效益,还受制于人。要大力支持研发利用现有焦化装置,将煤首先热解,提取焦油和煤气,生成的半焦气化用于化工品合成,实现煤炭高效综合利用。三要进一步调整焦三要进一步调整焦化企业布局。推进行业内外企业联合重组,加快基地化、园区化、大型化建设,打造一流先进水平的焦化产业。
(四)全力推动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煤化工产业在我省总体规模还不大。传统煤化工一般来说不再扩大规模,主要任务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等量置换,淘汰落后产能,也是为现代煤化工项目腾出发展空间。现代煤化工是我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落后于兄弟省份。国家“十一五”5个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4个在内蒙古,1个在辽宁,“十二五”期间的26个示范项目我们省也只有2个。我们省目前煤炭转化大多数是初级加工、简单转化和传统煤化工为主,产业结构初级化特征明显,而且我们省中低阶煤占80%以上。我们要大力推进“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转化力度,加快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努力形成现代煤化工为主,传统煤化工为基础,煤基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格局。特别是要依托中科院煤化所、科技创新城,布局建立国家级和省级煤化工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形成若干创新联盟,推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投入工业应用。设立煤化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以及节能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推广。要高度重视我们省和煤化所联合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创新研究院”,特别是解决煤转化汽油和柴油的技术创新问题,我们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作为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煤制油这条路我们一定要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五)要尽快把煤层气发展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我们国家贫油少气富煤,煤层气也多,资源储量在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居世界第三。我们国家的煤层气资源主要在我们山西,全省煤层气储量与排名世界第四的美国相当,有10.39万亿立方米,全国第一,占全国总储量近1/3,相当于有100亿吨原油。第一,把煤层气产业发展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意义重大。煤层气产业是清洁能源产业。我们国家永远缺天然气,大规模利用煤层气将有效缓解天然气短缺的矛盾。特别是抽采煤层气对安全生产更具有重要意义。瓦斯爆炸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实践证明,在采煤之前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降低70%到80%。第二第二,,关键是尽快做大产业规模。煤层气单井产量和总产量上不去,成本就降不下来,就谈不上成为支柱产业。现在我们省单井平均产量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我们现有技术还难以适应复杂地质条件,松软低渗构造区、低阶煤和高应力区煤层气开发,都需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第三第三,,要实施全面创新。在突出科技创新的同时,要把理顺煤层气权属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建立健全煤层气管理机构,力争加快解决煤层气资源矿业权与煤炭资源矿业权分设问题。要进一步做好煤层气矿业权两级管理试点工作,尽快取得国家对煤层气矿业权审批试点授权。在矿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前,我们更要重视合作机制创新,强化与中央企业的合作。要大力引进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合资合作,扩大投资,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要积极争取国家建立煤层气资源开采补偿机制。要积极探索煤层气多通道、多途径利用,积极推进煤层气替代汽油燃料和替代工业燃煤工程,进一步加快煤层气(瓦斯)发电工程步伐。要参照国家天然气的定价原则和定价机制,合理确定我们省煤层气价格体系,使企业有积极性,老百姓用得起。千方百计尽快把煤层气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我们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积极推进煤炭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创新的高端形态,事关企业核心竞争力。世界上商业模式创新领先的国家,政府甚至通过授予专利等措施给予积极的鼓励与保护。一要一要突出商业模式综合创新。我省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取得不少成绩,但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些企业无序竞争、竞相压价;一些企业缺乏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角色仍然定格在煤炭生产者,思维还停滞在传统单一的卖煤模式上;煤炭物流体系不健全,公路、铁路、港口等运输环节还有相脱节的问题,没有形成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商业模式创新是综合性创新,有模式无定式。我们要根据我省煤炭产业及其市场特点,实施煤炭销售体制、物流体系建设、交易模式、销售方式等综合性创新,变销售煤炭为经营煤炭。二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充分利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作为国内目前唯一冠以“国”字号的煤炭交易市场和已经注册的1万多家涉及煤炭、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主要行业的交易商,形成一个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积聚的第三方电商平台,探索营销新模式。三要推进煤炭战略储备机制三要推进煤炭战略储备机制创新。加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煤炭储备体系,采取加强稀缺性煤种储备,合理调整产能储备,加快现货储备能力,创新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等有效措施,促进煤炭交易方式和交易机制现代化,提高煤炭资源配置能力,强化我省作为煤炭大省在国内甚至国际煤炭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七)着力推进煤炭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总的说,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好今年1月26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今天我在这里着重强调两点意见。一要敢于担当一要敢于担当,,积极解决煤炭资源整合遗留问题。我们省近一轮煤炭资源整合到现在已经快6个年头了,但其中的一些问题到现在也没有解决。比如,全省煤矿重组整合后,所需建设改造的矿井有788座,建设规模7.33亿吨/年,所需改造资金3300多亿元。资金缺口大,致使相当一部分煤矿改造至今难以进行。又比如,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当时省七大煤炭集团是整合兼并的主体,兼并重组后每一集团新增加的矿井多达几十处,最多的160多处,需要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人才的短缺目前仍然是被整合矿井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安全生产隐患诸多、出问题的主要是这些矿井。要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回头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分类施策,研究解决。二要攻坚克难,勇于破解煤炭企业改革难点问题。目前,我省省属重点煤炭企业,在集团层面仍然是“一股独大”,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远远没有建立。国有煤炭企业干部管理行政化色彩严重,从决策层(党委、董事会)到管理层再到监事会都由省委组织部或省国资委考察任命,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择机制基本没有建立。企业主辅分离、厂办大集体、剥离办社会职能等早该完成的改革远远没有完成。像同煤集团2014年底企业办社会机构(含非独立法人机构)465个,从事社会职能的2.9万人,年净支出39.5亿元。煤炭企业在目前形势下,改革的难度比过去明显加大,但是不改革,企业的压力更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去就是一道难关,现在又成为一道险关,再难再险也要过,而且早改早主动,越拖越被动。我们必须痛下决心,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为了稳妥,我和小鹏同志商量,选择同煤、晋能集团深化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在全省推开。
(八)全力推进非煤产业创新发展。长期以来,高强度的煤炭开发固化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虽然我省早就提出调整结构,解决“一煤独大”问题,但实际上全省采矿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从2000年的27.9%上升到2013年的60.7%。与此相随,重工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86.7%上升到94.4%。电子、轻工、纺织、医药等我们省原有相当基础的非煤加工业受煤炭经济挤出效应影响,发展不起来,规上企业户数所占比重不到6%。这种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型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导致经济增长不是多极支撑,是“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经济体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极差。这种结构不改变,我省经济增长大幅度上下波动的局面就不可避免。我们必须靠全面创新做好非煤这篇“大文章”,关于非煤产业创新发展,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已做了部署,今天我在这里强调三点意见。一要靠创新加快非煤工业发展。我们必须在强力推进煤基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比如发展煤基轨道交通、动车整车、新能源汽车、煤化工、电力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比如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大力发展新材料工业,比如以提高附加值深加工为方向,加快发展铝镁合金、半导体照明材料、煤化工新材料、非金属材料、智能材料等等;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比如加快发展余压余热利用,粉煤灰和煤矸石综合利用。我省非煤工业潜力巨大,要全力抓好。二要靠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二要靠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我们省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而言,我们省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省号称“小杂粮王国”,杂粮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谷子、荞麦、燕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全国前列,但是我们小杂粮产业化水平低,科技人才短缺,全省杂粮优种覆盖率不到30%;我们省是全国红枣、核桃大省,产量居全国第4位,但是核桃平均亩产只有30公斤,与美国核桃平均亩产330公斤比较,就是人家的一个零头。要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三要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三要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目前,发达经济体服务业的占比一般在70%以上,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48.2%,我们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4.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5.6个百分点。服务业门类齐全,有几十个行业,而我们省许多行业有特色、有潜力。比如,我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我们还算不上旅游大省,更谈不上旅游强省,创新发展的空间很大、潜力很大。再比如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总体来看,我们省文化产业发展成绩也是比较明显,但是与文化产业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我们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文化企业少而不大,在连续六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我们省无一企业入围;文化产业链条短,行业分布不合理,新型业态发展不快,文化企业改革滞后,创新人才、领军人才缺乏,等等。我们要深入研究,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把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起来。
四、坚持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形成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创新、转型发展,是我省主动适应新常态的重大战略抉择。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思想、新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一)要切实解放思想,夯实创新发展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转型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创新发展就形不成大气候。一定要把思想从资源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审批思维中解放出来,从封闭保守中解放出来,从消极畏难中解放出来,坚决破除各种各样的思想障碍。
(二)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创新发展不是坦途,不会一蹴而就。创新发展既是当务之急,更是历史性任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不急于求成,不图一时之功,善谋长远之利,“功成不必在我”。要大力弘扬“右玉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就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所要求的那样“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我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攻坚克难;不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都不能动摇创新发展。
(三)要积极改善创新生态,努力营造创新发展良好氛围。要努力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不断强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价值取向。要努力营造遵循规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在全省上下形成想创新、学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的良好局面。要注重从历史上发掘和弘扬我们省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使创新文化成为支撑我们省创新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要加强领导,强化创新发展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创新、全面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建立完善“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机制,制定责任制、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科技、懂科技、抓科技,要履职尽责,为官有为。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同志们要从正在调查的原市委书记洪发科案件中吸取教训。洪发科是贪腐的典型,是顶风违纪的典型,是为官不为的典型。他在被“两规”之后说,“担任市委书记后,认为自己是当到最顶峰的官了,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不珍惜、不感恩,辜负组织信任。所以,胸无全局,得过且过,用敷衍应付的状态来做工作。在我消极思想的影响下,导致阳泉市很多工作无人抓,问题无人管。”作为一个市委书记,作风懈怠,萎靡不振,经常不按时上班,晚来早走,或者半天上班、半天休息,我行我素,不听招呼,不守规矩,不守纪律,这是坚决不能允许的,对市委书记为官不为,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今后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切实解决为官不为问题。据反映,我们省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习惯”在住地办公,不到办公室办公,从今天开始,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一律到办公室去办公。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省委、省政府科技创新、全面创新的部署和这次大会精神落到实处。(王儒林 2015年7月16日 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