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王全明:17年累计带领近千人次老乡来莞务工

18.01.2020  20:41

又是一年返乡时,尽管自家有了小轿车,但王全明还是同往年一样,带着150多号老乡,一起乘坐东莞市海南商会“快乐回家 情系海商”免费大巴,回家过年。

王全明是一名普通的海南籍在莞务工人员,从2003年开始义务带领发动老乡一起来东莞打工。至今,已经坚持了近17年,近千人次老乡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来到东莞这座制造业城市,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过上好日子。

2002年首次出门打工

昌江县乌烈镇峨港村是海南省黎族地区人口最大的少数民族村庄,是昌江县万亩田洋之乡,王全明便来自这里。2002年时,家里四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2岁,王全明和妻子忙活一年,把田地里的收成换成钱,约得800元。

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王全明和妻子一心想让四个孩子都上学,却为学费犯了愁。就在那年9月,学生开学的日子,王全明接到一通来自东莞的电话,一个亲戚告诉他,“来东莞吧,这里工厂一个月300,包吃包住。

王全明对这段记忆印象深刻。“当时和我们夫妻俩一起来的还有几对夫妻,到石排后是在路边借了别人的小灵通打给厂里面的亲戚出来接。”王全明说,第一次远离家乡,有些不舍还有些期待,但拿到工资时很满足。

工作一年后,王全明夫妻俩共收入7000多元。王全明打心眼里觉得,这比在村里种田强。又想到村里还有那么多老乡,也要养家,要供孩子读书,王全明觉得应该让他们都知道打工挣得多,让他们都来东莞打工。“刚好那时候东莞这边的工厂普遍都在招工,我就打电话把这边的情况告诉老乡,让那些家庭比较困难的都出来打工。”王全明说,从这之后,他便开始义务带动老乡来莞务工,只是没想到这一开始竟然做了这么多年。

带领近千人次来莞务工

1月17日,王全明和老乡们提着大包小包,坐上返家的免费大巴,喜笑颜开。在东莞市海南商会为在莞务工海南人免费提供的8辆返乡大巴中,有4辆是开往乌烈镇峨港村及附近村子。而这些人也普遍都是王全明带来,或是通过王全明介绍来到东莞的。

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有众多老乡在王全明的介绍下来到东莞。“他们相信我来到这,我就要对他们负责。”王全明说,基本上来找他的老乡,第一次来都是他亲自接到工厂。工厂也很支持他的热心行为,还专门给他指派了车,用来接老乡。

17年来,王全明和妻子辗转东莞石排三家工厂,从普通职工岗位走上管理岗位,工资翻了几番,但义务发动老乡来莞务工这件事一直坚持下来。在王全明的带领下,累计有近千人次老乡来到东莞务工。

夫妻俩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不仅供四个孩子读了书,还陆续在老家盖了楼房,今年又添置了小轿车。但比这更让王全明高兴的,是和他一起出来的老乡们,生活也发生了变化。2008年来到东莞的吴祥造,还清了给孩子治病欠下的几万元债务,还盖上了新房子。因为没钱供孩子读书来到东莞的张义通,不仅供儿子读到大学毕业,如今儿子还自己创业成了小老板……这样的例子,王全明如数家珍。“到今年,基本上跟我来东莞的这帮乡亲都脱贫了。”他高兴地说道。

老乡心中最信赖的好大哥

17年来,对于众多身处东莞的昌江藉务工人员而言,王全明不仅是昌江外出务工的领路人,也是他们在异乡心中最信赖的好大哥。

正月里走亲访友拜年时,在其家门口放一挂鞭炮,是昌江人过年的习俗。每年从年初六一直到年初九,王全明家门口的鞭炮声总是格外热闹。为了让外出务工人员平安顺利地出门,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联合广东省海南务工人员服务协会、昌江黎族自治县就业局,每年为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大巴,王全明负责登记峨港村及附近村子里需要乘坐大巴的人员。“登记从初六开始,大家来我家登记时就会顺便放一挂鞭炮,给我拜年。”王全明呵呵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这挂鞭炮里,也藏着乡亲们对王全明的感谢。在异乡的日子里,平时无论是遇到困难、手里没钱,还是家里有事、需要帮忙,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找“明哥”商量。王全明也总是乐呵呵地有求必应。就在不久前,一起打工的老乡张秋秀忽然鼻血不止,是王全明夫妻俩带着她去了医院,照顾了两天两夜,直到其家属赶来东莞。而面对大家的感谢,王全明总是说,“大家都是老乡,出门在外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互帮互助都是应该的。

王全明还是东莞市海南商会的一员,近年来常常跟着商会一起开展公益活动,为在莞老乡送温暖。东莞海南商会常务副会长马小剑评价,王全明完全体现了海南人的纯朴、善良,来莞务工十几年,不仅自己脱贫奔小康,还不忘带领村里人一起出外务工致富,值得所有海南老乡钦佩。

2017年11月,王全明被任命为昌江县广东务工服务站副站长,负责昌江县赴粤务工人员的宣传发动、广东用工企业的对接以及后续跟踪服务。这让他更有动力,也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如今,已经52岁的王全明说,他会一直做下去,直到退休。

全媒体记者 朱珍珍/文

东莞市海南商会供图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