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王国华:行军睡过墓地 深入敌营策反伪军

01.07.2015  13:05

■年轻时的王国华

■年近九旬的抗日英雄王国华老人  程永强  /图

东莞时间网讯 “我只是想留点东西给后代看看,我经历过的那些事!”已年近九旬的王国华老人,从去年开始,写起了回忆录——把自己当年如何参加游击队,如何抗日救国的那段日子,记录下来。

他经历过战争,知道战争的残酷,曾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同志死在敌人的枪下。至今,他仍会想起,那名牺牲的同志曾经唱过的《石榴花之歌》——石榴花呀石榴花!石榴花顶上开着石榴花,它红过珊瑚,红过琥珀,红过血也红过朱砂……

回忆战友

犹唱《石榴花之歌

王国华是东莞厚街人,出生于1926年。在年少时,进过学堂读过书,参加了少年救亡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国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1943年冬天,日军对东莞大岭山游击根据地进行万人扫荡,一旦发现游击队的行踪,就会采取突击。“那时我也是游击队员,经常需要转移。”王国华说,收到突击的消息后,不管是黑夜不见五指,还是电闪雷鸣,都要迅速转移,而且不能打电筒。“如果咳嗽了,要用毛巾捂住嘴巴,不能出声。”

经常转移到不同的村庄、山林、甚至墓地。“我还曾在袁屋边村外的一个墓地睡过一夜。”王国华说,那晚望着微弱的星光,疲劳了,睡着了,未到天亮,又要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王国华没有想过放弃,他坚信,只要大家合力,一定会打败日军。

有一次,部队驻扎在莞太线的一个村子。“在村口的一个屋子里,有七八个同志在聊天,并唱起歌来,我也在那屋子里静静地听着。”王国华清楚记得,当中有一位同志,他唱了一首《石榴花之歌》:“石榴花呀石榴花!石榴花顶上开着石榴花,它红过珊瑚,红过琥珀,红过血也红过朱砂……”

“他唱得非常动听,大家都轻声地附和着,也唱了起来。”王国华老人说,直到现在,他还记得这些歌词。

但是不久,这位唱歌的同志就牺牲了——有一次夜里行军,他被日军发现了,不幸中弹身亡。“知道他牺牲时,我非常伤心,战争就是这样,我们要消灭敌人,但随时都要付出代价。”

“在反扫荡时,我们曾被日军追打,也曾经追着日军打。”王国华说,有一次,日军和日伪100多人,从篁村出来向莞太线扫荡,我们部队就和他们展开了战斗,经过战斗,我们把日军追着打,把他们赶回篁村,我们一路追,一直到了周溪才罢休。

王国华说,在这次战斗中,我们打死了一个日本兵,但也牺牲了一位同志。当时,一个日本兵被我们打伤了,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厚街的林同志以为日本兵死了,急着过去想缴对方的枪,没想到,就在距离5米左右的时候,这名日本兵忽然转身就是一枪,林同志就这样牺牲了。之后,我们赶到把这个日本兵打死了。

策反伪军

深入敌营全身而退

抗战时期,厚街是日伪控制莞太线的重要据点,厚街中心的梅庄祖祠堂长期驻有日军。而在日军驻地对面不远的菊塘坊,驻有日伪的一个团部。

“在这个据点里,曾发生了一件大事。”说到这里,王国华老人露出自豪的神情,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惊心动魄的年代。

1944年春的一天,王国华跟随东江纵队东莞大队的李明同志,在大白天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位于厚街的日军大本营里。“冒险去敌窝,主要是做一个伪军的思想工作,争取他共同对抗日军。”

王国华还记得,李明当时身着黑绸衫,头戴白礼帽。“我做他的随从,一起进去的。”王国华老人说,我们都将左轮手枪藏在怀里,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到厚街中心区的“八角亭”,之后沿着大街,经街口向菊塘坊方向走去,那时沿街、沿路都有日军、伪军。

“我们是要到敌伪联防一名大队长王柏林家里执行任务。”王国华说,进入王家院子前的一条巷子时发现了两名岗哨。“当时不能有丝毫的犹豫,我们就径直地往前走。”王国华松了一口气说,好在哨兵没有盘查。

走了一段路后,就到了王柏林家大门口,门口两边坐着两个卫兵,看到王国华两人就瞪眼问:“什么人?哪里来的?”我们回答说:“东江纵队!”

那两人一听脸色大变,之后一人留在门口看着我们,另一个连忙跑进去报告。不一会,就听到楼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七八个卫兵端着枪。之后,看到我们只有两个人,王柏林就示意我们上楼,在二楼厅堂,这些卫兵仍拿着枪,扣着扳机,如临大敌的样子。

王国华回忆说,做他的思想工作很艰苦,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明白日寇终归要失败,当汉奸是没有出路的。最后,一直谈到中午12点,紧张的气氛逐渐缓和了。王柏林还叫人做好了饭,叫我们一起吃。“我怕是鸿门宴,一直小心提防着。”王国华说,不过,吃完饭,王柏林亲自将我们送走。

“后来我听说,王柏林给东江纵队送过物资。”王国华说,因此,组织上认为,这次冒险去闯王家还是有成效的。

东莞抗战大事记③

1941年

5月  大岭山区在建立8个乡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成立东莞第一个区级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

6月10日至11日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两个主力中队,在大岭山抗日自卫队的配合下,在大岭山百花洞抗击日军长濑大队400多人及伪军200多人的进攻。激战2天,毙伤日军五六十人,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

8月3日  日军进犯道滘,把3000多名村民驱赶到闸口村卢宅和卢氏宗祠、马洲村下闸门禾地堂、金牛村翁和书院、永庆村岐山家塾这四个集中点,分别施以烟熏、毒打、枪杀等暴行。在这次事件中,日军共杀害村民100余人,打伤村民200余人。当天为农历闰六月十一日,史称“道滘六一一惨案”。

1942年

1月下旬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梁鸿钧任总队长,林平任政治委员,曾生任副总队长,王作尧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部队进行整编,成立一个主力大队和四个地方大队:在原第五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主力大队,仍称第五大队;东莞地区部队仍称第三大队;东宝边地区部队编为惠阳大队;宝安地区部队编为宝安大队;港九地区部队编为港九大队。

3月中旬  曾生、王作尧上书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表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要求从抗战大局出发,以民族利益为重,立即下令所属部队停止反共磨擦,一致抗日。

6月至7月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出击莞樟线、莞太线,击毙日军60余人。

(市委党史研究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