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意义重大。
首先,坚持问题导向。基础设施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战略性的一类大设施、大装置,是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基石和基本,具有非常重要的联动带动效应。但我们还不是基础设施强国,一是还有“痛点”和“痛处”。譬如,在布局上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短板弱项。二是“连通”“互通”“融通”还不足。譬如,空间布局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没有大连通、大互通、大融通。三是“统”得不够。在前瞻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上,面向整体、全面、长远的统筹性统揽性规划不足。
其次,着眼国际格局,有效应对中国经济的“三重压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便是现代化基础设施。所以,要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优结构、强功能,多种模式建设体系化的基础设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之一是“强国”。强国就要强基础,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家安全能力的体现。关键词之二是“为民”。要进一步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老百姓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交流交往交换、去享受生活。关键词之三是“新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有支撑这一格局的大布局。关键词之四是“大市场”。只有做强市场基础设施,才能扩展市场半径,提高市场便利,增强市场功能,做大做强市场。关键词之五是“稳预期”。为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亟须扩大有效投资,来稳定市场预期、坚定市场信心,带来更充分的流动和更高效的配置,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动力。关键词之六是“高质量”。通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会进一步提升。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方面肩负着光荣的国家使命。总体来说,广东要对照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工作,为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优规划。特别在网络基础设施的连通等方面,广东要主动对接国家层面的布局,结合在国家改革开放战略中的定位,结合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独特的位置,结合在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服从全国一盘棋,把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作用发挥好。
二是优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布局决定了格局,决定了基础,也决定了未来。做好空间布局,保障基础设施在点、线、面、体等各方面实质性地连通、高效地贯通、深度地融通。要围绕短板和弱项展开布局,比如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不平衡、重要产业基础设施发展不足。同时,还要围绕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展开大的布局。
三是优结构。既要考虑整体的网络体系,又要着力于重点领域。特别在创新引领驱动方面,进一步优化增量、升级改造存量,建设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基础设施。
四是优功能。要让基础设施系统化集成起来,加强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协同联动,从多维度全过程全周期强化考量,形成功能衔接互补的体系。
五是优模式。要调动全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轮驱动筹措资金,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或敏感的领域,不涉及负面清单,原则上应向社会资本开放,保障更多参与主体形成更优的参与模式,持续带动有效投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方面,广东应做更多的改革创新,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累经验。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