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祥陈文慧夫妇:东莞革命夫妻并肩奋战烽火岁月

22.07.2015  11:33

革命伴侣王永祥、陈文慧夫妇讲述他们的战斗故事。东莞时报首席记者 陈帆 摄

王永祥、陈文慧夫妇:

革命夫妻并肩奋战烽火岁月

东莞时间网讯 在东江纵队的抗战老兵中,有一对特殊的人物,既是同乡,又是校友,更是一起战斗的革命夫妻。

他们就是王永祥、陈文慧两位老英雄。两人出生于东莞,出生于同一年(1917年),又在同一间学校读书,后来还在革命中相知相恋,并肩浴血奋战在大岭山麓、东江河畔,度过了抗战的烽火岁月,并共结连理,书写激情燃烧的人生。

陈文慧:抗日女战士上阵杀敌

陈文慧原名陈福媛,是东莞望牛墩望角村人。1933年,她进入东莞中学读书。那时学校师生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纷纷成立了读书会等组织,她也接受了进步思想。九·一八事变后,东莞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转入地下活动。1935年春天,陈文慧参加中国共青团,参加了女权会,在平民学校读书,还担任小学教员,一边组织妇女家访,一边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1936年春,她被派往东坑办女校,开展妇运工作,宣传抗日救国。同年8月,陈文慧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谢阳光、张如、王鲁明、卢仲夫等在望角村组建中共东莞县工委,恢复东莞党的组织活动。1938年10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陈文慧是第一批队员。

抗日模范壮丁队举办短训班后,队伍不断壮大。1938年10月19日,石龙沦陷。日军意欲进犯莞城,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在榴花塔-峡口-西湖-京山一带阻击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日军见强行进犯莞城无果,遂在石碣、高埗一带村庄烧杀抢掠,惨不忍睹。坚守在榴花塔下的壮丁队员义愤填膺,纷纷请求过江痛打日寇。11月13日晨,侦悉日军抢掠冼沙,何与成、颜奇决定渡河袭击日军,带领40多名壮丁常备队和模范壮丁队队员到刘屋村设伏。

陈文慧坚决请战。11月13日上午,她和40多名队员乘坐2条船渡河,埋伏在刘屋村江边竹林中。下午2时,队员们刚进入阵地,一队日军骑兵即冲了过来。于是,一场遭遇战在火力悬殊的双方展开。陈文慧和战友们凭着土枪与日军骑兵顽强搏杀。日军遭到突然袭击不敢恋战,向石龙方向逃遁。陈文慧这个唯一的女战士,第一次面对面地与日寇作战,面不改色。

榴花塔阻击战,是党领导人民抗日武装首次对入侵东江的日军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坚守阵地一个月之久,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士气。榴花塔战场上英姿飒爽的女战士抗击日寇的故事,则成为美谈。

王永祥:加入中青同盟投身学生运动

王永祥原名王锦枝,是东莞厚街菊塘村人。1935年,王永祥在厚街小学读书,那年冬天,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他就组织读书会,出墙报支持北平学生抗日救亡运动。随后,他在1936年加入中国青年同盟,同年9月入读东莞中学,并积极投身到学生运动之中。

1937年7月,王永祥组织了班级宣传队到虎门周边的乡村宣传,动员群众起来抗日。1938年春天,王永祥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10月就被调到东莞壮丁常备队队部任交通组长。

1939年1月,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清溪苦草洞集中整训,王永祥出任集训中队特务长,主管后勤给养。同年,他参加中共东宝联合县委党训班学习后,调任中共大岭山区委委员。1942年7月,中共东莞一线前线县委成立,领导机关设在厚街。为加强厚街敌占区的情报等工作,组建厚街第一个区委,王永祥被任命为区委书记。

夕阳唱晚:老人家爱上“舞文弄墨”

1942年王永祥与陈文慧在部队结婚。陈文慧1983年离休,王永祥1987年离休。

离休后,王永祥、陈文慧二老参加了省委老干局组织的老年大学学习。陈文慧读诗词班,加入岭南诗社。王永祥则读书法班。二位老人相濡以沫,夕阳唱晚,学习和快乐成为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耄耋之年,王永祥、陈文慧伉俪满腔激情,笔耕不辍,写出了不少佳作。2001年起,陆续结集付梓诗词选《秋枫集》3集,书法作品《养姬集》3集。

烽火岁月,激情燃烧。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王永祥、陈文慧二位老人认为,人生无悔,生活中没有遗憾的事。他们笑言幸福的秘诀是:快乐生活——用快乐的心态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