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广州成为珠三角发动机,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30.11.2016  04:32

摘要:11月27日,枢纽型城市(广州)博士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广东社科院院长王珺在论坛上做主旨演讲。王珺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应突出城市群和城市体系为主,而广州应成为珠三角城市的大马力发动机,需要解决三大关键问题:创新能力、聚散能力和治理能力。王珺在演讲中说,我国的城镇化在过去取得很大成就,城镇化率由过去的35%上升至现在...

11月27日,枢纽型城市(广州)博士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广东社科院院长王珺在论坛上做主旨演讲。王珺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应突出城市群和城市体系为主,而广州应成为珠三角城市的大马力发动机,需要解决三大关键问题:创新能力、聚散能力和治理能力。

王珺在演讲中说,我国的城镇化在过去取得很大成就,城镇化率由过去的35%上升至现在的55%左右。这一阶段的城镇化建设,主要特征是超大和特大城市的扩张,其主要原因在于超大和特大城市就业机会较多、工资收入水平较高、公共基础建设较为完善。但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超大和特大城市也出现了生活成本高、交通拥挤和小城市人口加速流失的“城市病”。

王珺说,要解决“城市病”问题,城镇化的思路就不能再走单纯发展超大和特大城市的路子。我国城镇化率要走上65%以上的水平,思路应该发展以超大和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和城市体系,形成大中小城市之间从多样性向专业化的梯度性配套体系的转变。

王珺分析说,城市群和城市体系建设要有核心的超大和特大城市,如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天津,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珠三角城市群的广州和深圳。而超大和特大城市的作用在于集聚和扩散,集聚优质和产业和人才资源,同时由于成本的梯度形成人才工作和生活地的分离,即工作在超大城市的市中心、生活在郊区或附近的城市,同时产业中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向外迁移。这是世界许多知名城市群的经验,而广州的未来极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具体反应链是经济与创新集聚——高密度就业——地租上涨迫使产业中生产环节与劳动人口外迁。

具体落点在珠三角地区和广州。王珺认为,广州应该扮演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动机角色。具体要解决三个问题:用创新能力、治理能力解决产业和高端人才的问题,用交通的聚散能力解决扩散的问题。创新能力指的是政府对高素质人才、创新活动的支持;聚散能力指的是地铁、乘机轨道、港口等硬件建设;而治理能力指的是购物中心、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软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