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说了华润想听的一句话

02.07.2016  04:38

   6月30日中午,万科在陆续劝返前往深圳市政府门前的员工(据攸克君了解,所谓万科总部通知员工可自行参加请愿是伪造的,事先总部并不知情)。几位高管是在攸克君的提示下,才看到华润集团午间发布的一纸声明。声明说,对宝能提议罢免万科所有董事、监事的提议,华润表示异议。

   用了三天的时间,王石说的一句话才传到华润决策层那里,或者说,用了三天时间,华润的决策层,听懂了王石对自己说的关键一句话。到这时,姚振华先生或许才意识到,自己罢免万科所有董事、监事的特别动议,有点用力过猛,姿势难看。难看到什么程度?难看到连华润都看不下去了。

   在发出《同心者同路》这封对所有合伙人的信之前几天,万科急召一线公司总经理回深圳总部开会。真的是“急召”,有的高管是在要出差登机前的最后一刻,被从机场召回的,除了稳定军心,还涉及了其他。那次会议的内容,攸克君不便透露。这次会议是在万科627股东大会之前召开的。

   在627万科股东大会上,王石高姿态地鞠躬、致歉,貌似在给姚振华先生和万科管理层都找一个台阶下。但是,王石应该清楚,姚振华并不是这副牌的“大王”,整个牌局的“大王”,还是华润。

   于是,王石说了一句华润想听到的话,他说,如果郁亮能够接任董事会主席,我愿意辞职。攸克君知道的情况是,这句话,第一时间传到了华润决策层那里,然后,在三天的时间内,综合各种因素,最终促成了630华润声明的出现——对宝能提议的罢免万科全部董事、监事有异议。

   到“万宝大战”变为“万华之争”的时候,一些“宝能夺下万科第一大股东,万科向华润求援”的部分细节,已经被披露。但是,一个疑问始终没有解开,就是,既然万科管理层在向华润求援增持的过程中,已经开出了诸如与华润置地并表重组等条件,为何华润仍不应允?

   很多真相只能埋藏于历史中,保守秘密也许是知情者需要支付的对价。以攸克君有限的商业知识,只能做出这样一组推理:当时万科管理层与华润的商谈中,华润开出的条件应在并表或重组之上,比如,派人在万科担任实职,这个职务不再仅仅是个董事,要么是董事长,要么是总裁,二居其一。倔强的王石可能拒绝了这一条件,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一切剧情。于是,就有了姚先生用力过猛地要罢免万科本届所有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从现在,到未来,万科的命运与四方有关,华润、宝能、深铁、安邦,应该说,它们都有一整套对万科的规划要去实现,它们之间的分歧不小,甚至重大,但是,它们无论有多少对万科的规划,都需要一个前提,即对万科实施实际控制。否则,什么规划,都是免谈。

   以创始人身份存在的王石,是任何一方实际控制万科的屏障。这位坚持知识比资本宝贵的企业家,很难在具体经营决策上,服从于某一方或者几方股东的安排。战争到了这个层面,打仗的没有一个不是人中龙凤,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尽管几方利益都有冲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利益诉求交集,就是逼退王石。

   王石自然也看得懂这样的局面。所以说,他在627股东大会上的那一句话,高风亮节,顾全大局。王石的身边人此前曾向攸克君私下表示,王石对此设置的前提,是万科的企业文化不变、价值观不变、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治理结构不变,他个人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至此,王石的走与留,已经昭然。

   于是,6月27日,王石说出了这句话,华润最想听的,实际上也是这句话,尽管华润没有直接回应这句重要的隔空喊话。但这句话在三天之内,各种因素作用于华润之时,给了华润足够的“台阶儿”。

   攸克君掌握的情况显示, 王石退任”应该是这一战中,华润的“最低底线”。 在此底线之上,华润应该还会谋求各种手段,增加对万科的持股,进而做到对万科的实际控制甚至控股。实际控制,通过人事安排的话语权应可实现。

   攸克君更相信,华润从来没想换掉万科的所有董事会成员乃至管理层。万科最大的财富在于合理科学的职业经理人管控构架和良性的企业文化,清洗所有管理层,无异于抽掉万科最大的价值。即便华润接手,也要面临二战结束时美国人面对一个一片焦土欧洲时的局面。华润实际控制万科的出发点在于利益,而不是再费心耗巨资弄一个“马歇尔计划”。

   万科控制权事件向公共事件转化的倾向,在三天的时间中改变着各方的想法和做法,其中可能包括国资委的态度。之前,攸克君获悉,华润确实就万科有关问题,向国资委进行了汇报。

   如今,王石的那一句话,给了双方可以回旋的余地。现在,双方可以坐下来谈谈,华润派人进入万科参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几个月之前,就可能是双方谈判的重要砝码。各退一步,保全的是万科职业经理人优秀的管控架构,这符合管理层的利益,也符合华润的利益。

   华润的声明中,还有第二条,“从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未来董事会、监事会的改组”。这意味着,华润将势必将派驻人选实际控制万科,参与日常经营决策,而“有利于公司发展”,华润从任何角度考虑,都要拿出优质的资产或资源支持万科的发展。不管怎样,万科优秀的管理层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得以保留和延续,是当下最好的一种结局。

   华润不能接受一个麻烦棘手的万科,即便真的实现了实际控制,因为不出意外,傅育宁有更大的一盘棋要下,实际控制万科,只是其中殊为关键的一步棋而已,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