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广州谈沉溺网络阅读易“学而不思”

08.12.2015  15:57
原标题:沉溺网络阅读易“学而不思

  王蒙。主办方供图

  12月7日上午,著名作家王蒙来到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方出版论坛”上,以《永远的阅读》为主题开讲,畅述了他对出版和读书的思考和看法。王蒙旁征博引,以生动有趣、深刻睿智的语言漫谈阅读的历史、阅读的故事、阅读的文化、阅读的乐趣,讲阅读的重要性与丰富性。活动由广东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公司董事长王桂科主持。近200人到场聆听王蒙的讲座。

   读书忌急功近利

  王蒙从扬州一副名联“从来名士皆耽酒,自古英雄不读书”入手,分析历代轻视读书言论的背景。“太平年代如果没有读书人,或轻视知识的话,那肯定是要落后挨打的。

  读书是需要讲究方法的。王蒙谦虚地说,自己一向“好读书不求甚解”,既要博览群书又要精读某些有用的图书,不要死板、呆板地读书,反对教条主义。“古时候总是提倡‘头悬梁锥刺股’,好像没有这样做就是没有努力用功一样,我看倒不必如此。

  王蒙也指出,有些人为了读书而读书:“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这是李白形容的某种书呆子。还有李贺的“寻章摘句老雕虫”也是形容一些人读书读偏的样子。有时候是黄钟喑哑,瓦釜轰鸣,读起书来总有人弃珠玉精华而拾假冒伪劣。还有时候是形成了陈陈相因的学风,使读书变成苦役。王蒙指出,我们必须深入书中,去探寻图书带给我们的人文精神。

  王蒙也提到,在当代读书遇到很多挑战,其中一条就是市场经济中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读一本书恨不得上午读完下午就能见效果,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书是丰富和强化自己的精神能力,而不是直接能作用于某些事情。我们必须跳出急功近利的读书陷阱。

  “人应该丰富自己而读书,为了热爱生活而读书,为了增长见识而读书,为了开拓胸怀而读书。”王蒙如此总结读书的目的。

   纸质阅读不可替代

  面对台下的出版界编辑,王蒙抛出一个颇为沉重的话题:“提到古代文化经典,我们想到的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但是提到当代,我们能有什么样的经典留给后人?有人开玩笑说,是电视小品和手机段子,这能够交待吗?我们在考虑到书籍的普及性、大众性的时候,不能不能考虑它的精英性。

  王蒙认为,书籍不能仅仅是文化消费。“我主张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

  王蒙以《红楼梦》为例畅谈书籍的普及性与精英性。“我曾请教出版界同仁,《红楼梦》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多少册,尽管没有得到准确的数字,但是相关估计大概在1亿册以上。应该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做到了,既是大众的又是精英的,这可以说是文学的最高理想。

  王蒙坚信,网络浏览不能代替纸质阅读,电子读物不能代替纸质书籍。他认为,网络阅读有一个问题,使人掌握信息便捷化、舒适化、海量化、平面化、浅薄化。“前年湖南《书屋》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引用德国数据,人们读书和网络阅读,是两种性质的阅读,因为网络阅读很少能传递思想。”王蒙指出,网络阅读就像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接受了很多信息,但缺乏自己的思考整理判断和分辨,就会迷惘。

  “在我看来,现在很多‘网虫’就是学而不思。网络正在取代人的某种能力,以前的读书人要‘博闻强记’。比如钱钟书老师,几种语言的诗歌都能背诵下来,现在一个手机就解决了,人的精神、思考能力在退化。一定要唤醒人对自身思考能力的要求,不能浅薄化。”  (陈小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