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更该赚良心钱
■环保行业企业具有公用事业属性,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需要更强监管,绝不能让集中治污变成集中排污
最近,沪深股市热情洋溢,券商、银行股带动大盘不断上涨。虽然环保板块热度没有那么高,但在坊间“水十条即将出台”“第三方治理文件将正式公布”等消息的刺激下,环保板块也顺势而动,一些环保股一度还创出新高。一家从事水务的环保公司将定向增发目标定为近80亿,创出创业板融资之最。
这些年来,环保问题引发公众普遍关注,大气污染、饮水安全、土壤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等事件时有发生。从中央到地方,向污染宣战不仅是吹响号角,一系列的治污工程已经全面推进。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支撑。以去年9月发布、被称为“大气十条”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例,据专家测算,投资可能高达1.7万亿元。未来,类似的“水十条”“土壤十条”由于涉及的面更广、治理周期更长、难度更高,预计投资额还要远超“气十条”。
环保投入的增加,给环保产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治理工程必将创造更多商机。正是看到这样的潜力,许多股民重仓押宝环保概念股,不仅寄希望于股市有所斩获,客观上也以一己之力支持治理所需资金,为环境改善尽一份力。
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回报股东当然是企业的目标,这无可厚非。但与其他行业不同,环保行业企业由于业务本身的特殊,具有公用事业属性,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绝不能等同于一般企业。一家普通企业如果偷工减料,其影响还相对有限,损失尚可估算。但一家污水处理企业如果偷工减料,为节约成本少加药剂,污水处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直接导致出水水质超标。由于污水厂是把散在的污染物集中后处理,若有行为不当,造成的环境伤害比单一污染源的超标排放更大,更不好逆转。
从这个角度来说,环保行业企业需要更强监管,也更需要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更得赚良心钱。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两方面都存在欠缺。虽然集中污染处理设施比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危废处理中心,都是当地甚至是国家级重点污染源监控企业,但在线监控设施不能包治百病,监管漏洞还有不少。去年10月,环保部公布的整治污染专项行动被通报的72家企业中,就有8家污水处理厂,集中治污成了集中排污。这么多的环保企业集体上了环保部的黑榜,也暴露出当地日常监管的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环保行业企业本身缺乏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的为节约成本,偷工减料,超标排污屡有发生;有些监测设备制造企业,自称环保板块,却与采购方沆瀣一气,用于在线监测的设备不是数不准就是出故障,给监管部门制造麻烦。对这样的企业,必须严厉打击惩处,不仅要罚款,情节严重者一定要清理出环保行业。
当前,环保行业正在大力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专业的污染治理业务让专业公司来管,这个思路值得提倡,但这对环保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值得欣慰的是,第三方治理模式在设计之初就明确提出黑名单制度,企业有污点,就会成为“黑户”。这也意味着,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获得更多商机。做良心企业,赚良心钱,今后将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