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节":淘粪工都是为城市服务 别啥都往厕所倒

23.10.2014  18:16
"环卫工人节":淘粪工都是为城市服务 别啥都往厕所倒 - News.Ycwb.Com
"环卫工人节":淘粪工都是为城市服务 别啥都往厕所倒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李泗强在工作中

  李泗强笑得很灿烂

文/羊城晚报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成广伟

图/羊城晚报记者 黄巍俊 实习生 吴梓鸿

每年10月26日,是包括广州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的“环卫工人节”。在广州,每年选出100名环卫工作者授予“优秀城市美容师”称号。为表敬意,广州市政府领导会请100名“优美师”会面。

195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淘粪工人时传祥,其“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康”的精神,自此成为环卫工人的座右铭。也因为这个日子,我国不少城市将10月26日定为环卫工人节。

在2014年广州选出的“优美师”中,年纪最大、工龄最长者恰好也是淘粪工人,他叫李泗强,从事环卫工作33年。李泗强将和其他“优美师”一起与广州市政府领导见面,他已想好对市领导说的话,“希望领导多关心环卫工,特别是要给我们增加福利”。

见证变迁现在几乎不用人手接触

在荔湾区大坦沙岛西面,有一个挂着“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牌子的单位。李泗强的上班地点,就在里面。

你们刚好遇上我们一周最忙碌的一天。”59岁的李泗强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工作,由于担心记者不习惯和粪便近距离接触,李泗强特地招呼记者穿上环卫工服,进入工作现场。

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是处理各类化粪池污物的设施。每天,这里要处理1000吨从市内运来的污物,使其达到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台台吸粪车开入厂区,将粪便排进李泗强操作的机组。机器自动将污物中的厕纸、生活垃圾以及其他非“屎尿”的物体分离出来;经过第一道净化工序的污物被分离出污泥。经过上述工序,化粪池污物基本化作污水,达到进入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被分离出来的生活垃圾,送至兴丰填埋场作卫生填埋。

最大的变化,是现在几乎不用人手接触了。”李泗强说,“我刚入行时,没有这些机器,要手工将粪便里的杂物挑出来,挑出来的东西用手推车一车车分类运输堆放。”2008年前后,无害化中心引进了目前这套处理系统,工人基本告别手工接触粪便的历史。不过,李泗强仍不时要接触粪便,“一周需要清理一次沉淀池,开始时还是要人亲自进去用铲子清理,现在我们买了钩机,就真的不用再接触粪便了”。

难忘经历白云山上人工淘粪运粪

1981年,李泗强从五华来广州当环卫工。起初,他在东山环卫所,负责打扫中山路。1986年,他被调至当时正在筹建的猎德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前身)当淘粪工人。

李泗强表示,尽管技术比以前提高,但在粪便处理场所工作,身上依然难避免有臭味。他已习惯了下班就脱去工衣,洗好澡换好衣服才回家。有一回,他到市区进行化粪池的清理工作,由于在外没有洗澡条件,他被迫穿着有味道的衣服搭公交车,结果引来全车人异样的目光。

白云山上的化粪池,是最难搞的。”李泗强称,2003年中心承包了白云山风景区的化粪池清理工作,李泗强被分配处理鸣春谷的化粪池。开着粪车到达鸣春谷门口,李泗强和同事傻眼了:鸣春谷建在山腰,粪车无法驶入,只能把车停在山顶公园,将粪管扯进鸣春谷内。而鸣春谷的化粪池设在园内底部,因落差太大,化粪车不够力吸粪便。“机器不行,只好人手淘了。”李泗强和同事手提水桶,将粪便淘出后一桶桶往山顶公园运,从白天干到天黑,才把鸣春谷的化粪池淘干净。

寄语年轻人:干一行爱一行

在今年的“优美师”中,最年轻的入选者仅25岁,入行两年即获殊荣。李泗强临近退休获此殊荣,他有话想说:“年轻人干我们这行,要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干这行,就注定了要和脏臭打交道。都是为城市服务,应该看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