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镇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开展“送服务进企业”活动
■市生态环境局清溪分局工作人员向污水处理厂赠送一批防疫物资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消毒水够用吗”“环保手续还差什么材料”“复工复产还有什么困难”……连日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镇街(园区)生态环境分局开展“送服务进企业”活动,为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根据辖区内企业类型,制定详细的督导服务方案,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车间、建设工地、污水处理厂等场所,一边创新监管手段,督促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污染防治措施;一边提供贴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难题,做到防疫管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
春节以来,截至3月10日,市生态环境局35个生态环境分局、6个执法科,派出约400名工作人员,深入3000多家企业了解复工复产等情况。
送服务进企业
“这是四箱消毒水、两箱口罩,不够再说。”3月6日,市生态环境局清溪分局工作人员向清溪长山头城市污水处理厂赠送一批防疫物资。他们在执法工作中,了解污水处理厂缺少日常防疫品后,第三次向辖区企业送服务。
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监督科主任科员谭嘉星坦言,疫情期间,不少行业停工停产,但阻断不了制造企业复工复产的步伐。“废品没人处理、缺少消毒药剂、口罩储备不够……总有办法解决。”针对企业复工复产的难处和“短板”,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掌握情况后,联合镇街职能部门及时协调,“送消毒水,送口罩,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
对此,清溪镇副镇长卢泰强深有感触。清溪有80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涉水企业294家(涉磷企业46家)。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督导组进驻石马河上游四镇后,严格落实“容错机制”“约谈机制”“回头看执法检查机制”,为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目前,清溪镇6767家企业复工复产,预计3月底工业企业生产全部步入正轨。
与此同时,市生态环境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联合镇街(园区)生态环境分局,深入企业车间、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集中隔离点、禽畜屠宰场等防疫重点单位开展“点对点”服务活动,现场指导企业化解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防疫和环境治理问题,确保生产、治污两不误。
专人跟进企业环评
防疫与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落到实处。
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交叉感染的风险,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协调科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环评审批模式。其中,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实施“不见面审批模式”,推出“不见面收发件模式”和“不见面技术评估模式”。
在推出18个“不见面”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还指导各镇街(园区)生态环境分局,对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等业务进行“不见面”审批。各镇街(园区)分局针对辖区内企业类型,分别推出相应的“不见面”审批事项。
市生态环境局松山湖功能区直属分局、松山湖分局对排污许可证、环评文件告知承诺制审批等9个事项进行“不见面”审批;市生态环境局大岭山分局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建设项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竣工验收等6个事项进行“不见面”审批。
市生态环境局石龙分局主动作为,对疫情急需的医疗物资建设项目,主动靠前服务,先通过电子材料了解企业生产状况、经营范围、生产工艺和产污工序,通过电话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环评编制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安排专人全程介入,指导企业办理环评审批,为后续的环保验收提供支持,并明确行政审批股负责人为该项目的联络员,按时办结。
“不见面”审批,镇街专人负责,按时办结……企业复工复产有了“定心丸”。东莞市豪丰环保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经理郑兰芳认为,“镇街生态环境分局贴心服务,企业省心又高效,也乐意增资扩产。”她负责为园区内163家企业办理环评等事项的审批,“目前163家企业都复工了,至少有10家企业打算增资扩产”。
记者 周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