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再向社会力荐优秀学子 打造创意人才展示平台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聂鲁彬】国庆长假过后,就业市场进入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的旺季。10月8日,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和评选,环球网大编译平台再度向全社会诚意推荐30名代表环球网文化创意人才库(超过3000人)最高水平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助力大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对外向型、国际型人才的需求。
继今年1月15日首度推出30名“星级译员”,开启了“学员产(Internship)+综合培训(Training)+科学化人才推荐(Recommendation)”模式(简称ITR模式)的业界先河之后,环球网融合了模式探索中的经验和人力资源咨询界的前沿分析模型,打造出第二期升级版的文化创意人才推荐工程力作。在这前后相隔的近9个月中,环球网大编译平台在继续扩大院校合作规模的同时,在实习团队管理的科学化建设与职前培训的岗位胜任力培养上实现重点突破,开展了大幅度的管理模式与实习内容改革,这些成为环球网改进人才评选模型的前提。
与首期以“星级译员”为主题的推荐项目相比,本期推荐项目的主题为“企梦计划之学霸去哪”,在评选模型上进行了大幅度改进,更加突出人力资源的科学化分析构架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数据整合。首先,环球网基于前一期项目的咨询机构和企业反馈,对反映学员工作主要指标的各项数据进行专业统计;在此基础上,环球网借鉴人力资源界的前沿实践,走访多家企业,建立起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评选模型,在评选中兼顾了反映短期效能的基础业务素质指标和决定其持续拓展空间的综合性人才素质指标,更进一步关注学员的团队素质指标,反映其在协同合作与团队管理中展示的能力;在展示上,本次推荐专题强化了素材的目标指向性,扩大数据、图表等直观素材的比例,尽可能清晰地反映30名才子的优势、短板和工作意向。
近年来,市场反映出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在实习生资源的使用上呈现“急功近利”或“插空补漏”的混乱现象,实习人员普遍被安排在企业辅助性的边缘岗位,工作内容多为初级的外围操作,未能紧密融入企业运转的链条,加之缺乏深入专业的指导培训,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其实习期间所收获的价值常常不能被用人单位认可。与传统实习项目不同,环球网大编译平台通过开创ITR模式,利用自身在新闻采编、编译业务中的专业优势,以能够挖掘学员综合思辨和语言能力的新闻编译、写作和团队管理业务为抓手,深度挖掘学员在职场环境中的潜力,着重培养其岗位胜任力和综合职场素质。在至少3个月的实习期间,学员们在大编译实习平台全真实的职场环境下,直接从事媒体核心环节的内容生产或业务团队管理工作。通过资深编辑手把手指导、环球网-学员-学校交互反馈以及团队管理等培训方式,环球网大编译平台对于大学生职场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训效果远超传统的实习模式。
平台在培训学员专业实操能力的同时,还重点加强对学员职场心态、职场原则等方面的培训,旨在将大学生培训成为“准职场”人才,帮助企业缩短员工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
截止2014年9月,环球网大编译平台合作院系已经覆盖陕西、四川、重庆、甘肃、北京、湖南、云南、广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东等省市39所重点院校的60个院系,平台先后培训学生超3000人,业务涵盖语种包括英、日、俄、韩、法、西、越、缅、泰共9种语言,涉及10类专业。预计在2014年底,环球网合作高校将扩展至60所,年培训学生人数将达到5000人,环球网欢迎社会力量加入该项公益性人才培训项目,共同向全社会持续性培训并提供优秀人才。
专题由此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