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惠州召开

29.09.2014  12:28

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惠州市召开

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出席会议并讲话

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致辞

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作下一阶段工作部署

  9月26日,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惠州市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以来我省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间全省公共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以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副厅长陈杭,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出席会议并讲话。梅州、惠州、东莞、中山、肇庆、顺德等地文化部门主要负责人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文化部门和省文化厅系统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还现场考察了惠州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

  此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以来,我省公共文化领域召开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吹响了我省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号角。

  回顾过去三年,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2011—2013年,省财政共计奖补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建、改扩建(或完善设施设备)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13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19个,地市级数字图书馆15个,农家书屋7545家。目前,全省建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37个、文化馆14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99个,各类博物馆209家,农家书屋20106家,一定规模的文化广场5000多个;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21个和县级支中心106个、镇级基层服务点1148个和村级基层服务点19526个。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总量居全国首位,基本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在2011年底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基础上,我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强化馆站达标建设,完善馆站基本服务项目,打造馆站特色服务品牌,提升馆站综合服务能力,使全社会各阶层、各地域的民众都享受到免费开放带来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艺术院团进行交响乐、民乐、经典地方剧的低票价演出,发挥公益性低票价演出的影响力。树立“文化低保”理念,组织文艺团体为农民群众演出,重点向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等特殊地域倾斜,针对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展文化下乡、电影下乡、文化对口支援和城乡帮扶活动,有效改善和加强了全省文化民生建设。

  三、群众文艺创作演出蓬勃发展。2012—2015年省财政共计安排2亿元,支持开展全省群众文化活动。我省重点举办了“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百歌颂中华”歌咏大赛、“省群众艺术花会”、广东社区文化节等导向性、示范性、制度化的大型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并依托已建成的5000多个城乡广场、农村小戏台,让基层群众成为参与的主体、活动的主角。各地也立足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打造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我省获得15个群星奖,位居全国第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公共文化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我省于2011年颁布了《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为全国同类法规首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委的高度肯定。东莞市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佛山市南海区“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中山市“农村文化室全覆盖工程”项目获得高分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深圳市福田区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广州市越秀区的“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工程”、惠州市的“文化惠民卡制度”获得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引导民间力量投资公益性文化事业,倡导“文化慈善”,探索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认养、设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等文化投入新模式。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超市式”供应、“菜单化”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方法。改变公共文化资源管理分配模式,实行按人口数量配备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建立全国规模最大的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广东流动图书馆”在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了81个分馆,服务读者达到4753万人次。“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成员单位超过100个,在全省举办巡回展览近400场次,取得良好反响。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会议指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关键转型时期,如何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广覆盖向高效能、从“配文化”向“送文化”、从以政府为主体向多元参与、从保障基本文化需求向提高文化竞争力的转变,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是我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直接面对的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是文化总量大但人均偏低;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配送多但群众反响还不够热烈;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城乡、群体之间不平衡;四是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度不够广泛;五是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相对薄弱。

  对此,会议强调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切实担负起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历史重任,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积极探索新时期公共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一、根据中央、省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和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和规划。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快推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制定出台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继续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场馆业务指导,大力提升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效能。同时,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建成技术先进、传播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科学的公共数字文化网络,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文化民生问题。

  三、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形成畅通互动的文化信息交流机制和群众评价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将由上向下的政府送文化向自下而上的基层社区办文化转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考评和奖惩制度,建设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严格的考评机制,多维度、多方面进行考评。

  四、积极培育壮大社会办文化的力量,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营造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的多元投资新格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五、不断发展壮大公共文化队伍,切实加强职业规范建设,做好高端文化人才引进和队伍培训工作,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同时,要大力推动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等文化从业者、爱好者参与,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公共文化服务辅助队伍。

  方健宏厅长在会上充分肯定我省公共文化建设过去三年来取得的成绩,号召全省文化工作者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着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我省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做出新的贡献。陈杭副厅长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认真对照中央和省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和我省“十二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整合资源、统筹推进,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紧抓落实、稳步推进,合力建设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同开创新时期我省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审校:邹伟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