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中心城区生成领跑新动能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正成为高端资源吸附器。 资料图片
海珠湿地成为广州宜居宜业新地标。 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海珠
3月17日,普华永道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17》,广州因人才、创新和社会服务等要素集中,连续两年蝉联榜首。
机遇之城之下仔细审视,当前10平方公里海珠湿地营造出宜居宜业环境,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集聚高端资源,产业和创新资源吸引人才汇集,激发海珠生成新动能。
随着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独角兽”、创新型企业相继落户,海珠区开放气质与创新氛围更加浓厚,正成为广州打造枢纽型网络城市、实施“三大国际枢纽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关键节点。
南方日报记者马喜生见习记者宾红霞通讯员海宣
开放集聚
高端资源集聚效应加强,龙头企业相继落户
今年2月份的最后一天,海珠琶洲西区再拍出5宗地块。3宗地块被TCL、华邦控股收入囊中。阿里巴巴和唯品会再“增持”2块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内的“空中走廊”。
不到5分钟全部地块落槌,琶洲热度攀升并没有令人感到意外。从2015年起,短短两年时间里,琶洲凭借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强势崛起,腾讯、阿里巴巴、复星、小米、科大讯飞等一家家龙头企业纷至沓来,抢滩进驻。
这说明,海珠区内经济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和开放效应正在加强,正走向区域高端资源集聚中心。
也正是因为琶洲作为广州动力源和增长极“马力十足”,广州市“十三五”规划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列入“黄金三角”重点功能区。
先看集聚效应。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龙头企业集体进驻之后,海珠区变得炙手可热。近期,中石油天然气南方销售总部、“今日头条”华南总部、中铁广州总部等非拿地重大项目落户琶洲,同时带动海珠全区重点楼宇经济大热,万胜广场、宝地广场、广州国际媒体港等写字楼招商态势良好。
人工智能“国家队”之一的科大讯飞华南公司总裁杜兰说,公司选择入驻海珠区琶洲互联网创新聚集区,因为这里是“基础好”“伙伴好”“人才好”的“三好”商务区。国际咨询公司仲量联行认为拥有大面积生态腹地的海珠区对世界500强企业极具诱惑力。
再看开放效应。顶尖创新“大咖”和服务机构青睐海珠的背后,正是海珠面向国内外不断开放的场景再现。
开放使琶洲连接资源的优势越发凸显。从企业观察,已经进驻琶洲的龙头企业中,腾讯、阿里巴巴分别在香港、美国上市,2016年腾讯市值破2万亿港元,成为亚洲市值最高公司;阿里巴巴总市值2647.47亿美元,入选“2017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科技品牌榜”第八位,Facebook紧随其后。腾讯将最具“国际范”微信事业部安放于琶洲,腾讯财付通未来还将在此落户。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UC浏览器也在琶洲落户,后者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第三方智能手机浏览器运营商之一,早在两年前全球用户量就突破8亿,尤其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用户量庞大。小米手机近年来在印度市场炙手可热,占领市场份额约11%,今年还将联合富士康在印度建第二座手机生产厂。扬帆出海的企业,为琶洲带来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相对于龙头企业“逐鹿”琶洲,海珠是成长型创新型要素的汇聚“洼地”。海珠还是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密布的城区,双创“洼地”还吸引了腾讯众创空间、科大讯飞孵化器、粤科金融孵化器选址筹建,既通过孵化器找到相关产业上下游“苗子”,又为海珠注入创新“新力量”。
当前,因开放形成的集聚效应已趋明显。去年,海珠区引进重大项目50个,注册总资本超60亿元,创近年来新高,这正是海珠扩大开放、集聚效益显现的有力见证。
创新支撑
探路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相融合
位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重要节点的海珠,将靠什么成为广州经济新引擎?打造高端高新高质产业,以产业创新吸引人才大汇聚。
去年,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重点瞄准互联网服务、人工智能、新兴金融、电子商务等6个新兴产业,为海珠产业创新绘制了新蓝图。
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内,复星、环球、唯品会、阿里巴巴、国美、小米、欢聚时代、腾讯、科大讯飞、康美药业10家企业已经相继动工,预计2019年建成并运营。
腾讯与阿里巴巴深度布局互联网产业自不必说。作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公司,唯品会已经将华南四省销售业务导入琶洲,物流总部也正式进驻,唯品会将给海珠带来最先进的B2C互联网服务模式。国美的海珠总部将承接国美在线华南地区电商业务。上述《发展规划》提出,10年后琶洲电子商务交易规划达9000亿元。不足1平方公里的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要迸发如此巨大能量,网罗人才最为关键。
飞和TCL的到来,令海珠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充满信心。科大讯飞作为“国家队”人工智能企业,将语言理解、知识表示、联想推理、自主学习等提至人工智能“入口”地位。科大讯飞琶洲总部,语音云创新创业正是主要业务之一。TCL近年来在智能家居的研发投入增长较大,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终端生产商之一,将有望携手其他人工智能技术,为海珠打造“软硬兼施”的人工智能产业。
与互联网服务和电子商务不同,复星将关注点聚焦在高端医疗上。落户海珠的广州复星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是复星集团的华南板块医疗布局。复星参投的和睦家集团将在琶洲开设其内地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家医院。
生物医药产业也有所突破。去年,973首席科学家领衔创立的广州碳云,有望在生命数据库建立和精准医疗等领域填补国内空白。仁心科技由奇虎360和南方医科大学强强联合,开展医疗O2O业务。
外来的新兴产业加大海珠布局的同时,海珠本土优势企业也做大做强高端高新高质产业。截至2016年,海珠区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达26家,其中不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测绘企业、人脸识别公司。为了鼓励本土企业发展“顶天立地”,海珠提出重点培育信息技术服务、新兴金融等产业,到2020年在新三板挂牌的创新型企业达到30家以上。
伴随新兴产业的崛起,驱动着高端人才向海珠大规模汇聚。配套齐全的生活和商业设施、广阔的生态腹地,以及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成为海珠揽才的“制胜法宝”。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王珺认为,海珠区房价相对便宜,生活成本不高,环境较为幽静,适合扮演技术创新角色,海珠拥有全省密集度较高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孵化器便是例证。
让人才培养融入产业创新,海珠正在探路。正处于前期建设中的中大国际创新谷,同步推进创新产业导入工作,未来将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形成创新发展的“双轮驱动”。
环境动力
风景怡人、效率惊人,海珠变宜居宜商之城
2015年2月14日,海珠国家级湿地公园二期开放,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成为广州招商引资的新“杀手锏”和“金字招牌”。来穗考察投资环境的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海珠湿地的常客。泛舟湖面,观曲廊嫩荷,赏绿荫帆影,令人心旷神怡。
优越的生态环境正为海珠赢得发展新空间。国内顶尖的招商中介负责人介绍,目前不少来自互联网、金融、广告、高新技术和新能源行业公司纷纷来到海珠区考察选址办公。这些公司除了看中海珠区琶洲岛高规格、高起点写字楼硬件建设外,对海珠湿地的生态软环境也赞不绝口,越来越多500强企业达成落户海珠意向。
海珠提出,利用海珠湿地周边经济发展留用地,集聚发展创新研发总部等高端产业。今后5年,海珠有意将这片湿地打造成为招商引资、国际交流、旅游休闲等活动的重要生态空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
记者发现,海珠区对生态环境建设有较为完整的设想,“生态立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多次出现在海珠区政府正式报告中。
环境“软实力”也使海珠招商引资更有效率。在全国首个第四代政务服务中心——琶洲政务服务中心内,企业办事成为了一个极具人性化的简易流程。
通过长期跟进,海珠政务为企业落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企业新设及迁入提供一条龙服务,更是为广州小米、和睦家医院、国美在线等企业协调解决工商核名、发票开具、注册场地等事项。而对新登记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海珠有针对性地组织小规模、多批次的政策对接会,介绍营商环境和产业扶持政策,面对面为企业答疑解惑和开展服务指引,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提升海珠政务形象。
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去年,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内8家龙头企业破土动工,其中复星、阿里巴巴、唯品会、国美等4个动工企业从拿地到开工节约了至少9个月的审批时间,让企业充分体验到“海珠速度”。
复星南方总部项目企业负责人为海珠效率点赞:“我们的项目从立项到动工仅用时4个月,速度惊人,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曾经“一口通商”地和“天下第一展”广交会主场,政务服务、效率意识一直是海珠“软环境”的底色和特质。
伴随着高端要素集聚、产业创新和“软实力”服务,越来越多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在海珠“惊涛拍岸”,生成发展新动能。
■链接
海珠主推7栋重点楼宇
总建筑面积160.25万平方米
除了琶洲互联网集聚区16家龙头企业,海珠区还主推7栋重点楼宇,企业进驻同样可以与腾讯、阿里巴巴、小米为邻。记者了解到,2016年,紧随琶洲、海珠湾滨水功能区平台建设的加快推进,万胜广场、环汇商业广场、宝地广场、国际媒体港、广州之窗、广航大厦等一批高端商务楼宇陆续竣工。目前重点楼宇总建筑面积160.25万平方米,可供出租办公面积约48.22万平方米。
1.广州国际媒体港: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由两座分别高20层、19层的东、西塔楼组成,两塔楼间由高约10米的大平台连接。其中,西塔楼总建筑面积约10.37万平方米;东塔楼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2.万胜广场: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融地铁指挥中心、交通枢纽、写字楼、商业为一体。其中,A塔作为地铁总公司办公用房,已投入使用;B塔已建成使用,可供出租办公面积约3.51万平方米;C塔已建成使用,可供出租办公面积约4.1万平方米。
3.保利天目塔:项目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该超甲级江景地标写字楼共60层,目前,该项目已启动招商。
4.中交南方总部一期(广州之窗):总建筑面积约34.4万平方米,拟打造成为具有“广州名片”效应的中轴线南端标杆性顶级总部园区。
5.中交南方总部二期(广航大厦):总建筑面积约19.2万平方米。项目由二座塔楼(自编A栋、B栋)、裙楼、地下室及绿地景观系统组成,其中A栋塔楼36层,广航局自用28—36层,6—27层约4万平方米办公物业可供租/售;B栋塔楼32层办公楼整体售卖。
6.宝地广场:总建筑面积约14.73万平方米,将承载广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和宝钢集团华南地区营销、科研平台。项目塔楼共29层,共约7.44万平方米。
7.环汇商业广场:总建筑面积约10.42万平方米,南塔总建筑面积约4.29万平方米,北塔总建筑面积约6.13万平方米,该项目已启动招商。
■数说海珠新动能
招商引资▶▷
1.2016年,引进重大项目50个,注册总资本超60亿元,创近年来新高。
2.世界500强投资6家、中国500强投资10家、民营500强总部1家、互联网百强投资的3家、广州市总部企业2家,意向落户非拿地项目近30个。
3.琶洲创新集聚区16家龙头企业,注册成立40家项目公司,注册资本达117亿元。10家企业破土动工。
4.重点楼宇总建筑面积约160.25万平方米,可供出租办公面积约48.22万平方米。
科技创新▶▷
5.2016年海珠高新技术企业270家,增长近2倍。
6.省级服务外包示范企业3家,数量居全市第二。科技企业孵化器27个,面积47.73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3个;净增众创空间16个,其中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10个,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10个。
7.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26家,在广州市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10家。
编辑: 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