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肖申克的救赎”:人生比电影更戏剧
疑似“真凶”的开庭受审,终于让于英生卸掉了背负17年的杀妻罪名。连续七天七夜的刑讯审问让他认罪,家中陌生人的指纹、妻子身上并不属于他的精斑等重要证据却一直被忽略,有人说,他的故事像是中国版“肖申克的救赎”,于英生却说,生活其实远比电影更加戏剧…
1月5日,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被告人武钦元强奸案。而这个武钦元,就是曾引起极大关注的,安徽蚌埠于英生杀妻冤案的疑似“真凶”。曾背负这个罪名十七年的于英生也旁听了庭审。“我要知道是谁一手制造,谁推动了这个冤案的形成。”
哥哥这样形容于英生的人生,“他从天上掉到了地狱,又从地狱里爬了出来,这就是他的人生。”
对于英生来说,1996年12月2日以前的人生可以用春风得意来形容。当时,34岁的他已经担任蚌埠市原东区区长助理,是市委组织部重点培养的跨世纪干部。然而,原本好好的生活,像被强行改变了剧本。1996年12月2日上午,时年33岁的于英生妻子韩某在家中被害。一星期后,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锁定为于英生。
检方认定,案发当天,于英生因琐事与妻子韩某发生争执,厮打中致韩某死亡。为逃避法律制裁,于英生伪造了强奸杀人的现场。而于英生说,这些供述都是在警方刑讯逼供的情况下做出的。“连续七天七夜对我不间断地进行讯问、折磨,十二月下旬蚌埠都下雪了,他们就让死刑犯用水钵子舀凉水给我洗澡,洗了三个小时,让你要死不行要活不行,他的目的就是让你去写认罪状。”
很多人都说他的经历就是现实版的美国大片《肖申克的救赎》,但于英生却说,生活永远比电影更戏剧,有更多的意想不到。1998年初,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于英生涉嫌杀人案进行不公开审理。开庭之前,于英生的辩护律师在控方提供的案卷材料里,发现了一份DNA鉴定报告。这份1997年2月3日出具的鉴定报告显示,在韩某内裤残留物检出精子,不是于英生的。
“我的律师强烈要求法庭重视这个证据,但法庭没有把这个DNA证据作为无罪的证据。”在“重口供、轻证据”的年代,于英生的口供最终成了定案的依据,而DNA这个重要的证据被忽略了。于英生在接下来的三次上诉中都把这个DNA鉴定报告递交给法庭,也都没有被采用。2001年7月1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于英生犯故意杀人罪成立,判处无期徒刑,立即生效。经过六次审理最终还是被判有罪,于英生开始了漫长的刑期。
“我还羡慕那些犯罪分子,他们罪有应得,他们服刑很坦然。可我不行,一是我没有那个罪 却要接受罪人的惩罚,另外我含冤入狱,妻子被杀,儿子变成孤儿。”于英生说,在这样双重的折磨下,他曾想到过死,但是想到妻子不明不白遇害,想到凶手还逍遥法外,就决定要坚持下去。
从进监狱的第一天起,于英生就说自己无罪,并开始向有关部门持续不断地递交申诉书。“我就是无罪之身,我坚定我的信念,早晚一定会得到平反昭雪。”
2013年8月13日,安徽省高院公开宣告于英生无罪,并当庭释放。他的案子是重申“疑罪从无”原则之后,安徽省改判的第一个案例。三个月后,疑似真凶武钦元被捕。终于回到家的于英生看到的只是父母的遗像。他被冤入狱的日子里,七十多岁的父亲一直为他申诉奔波。
“我们每个月能给家里面打一次电话,如果表现好可以打两次,我就属于表现比较好的,但我不敢打两次,我怕哪天打电话时,父亲不接电话了。”于英生说。
这张照片是于英生和父亲2005年春节,在监狱接见室外面照的。于英生特意脱下了囚服囚帽,这也是他和父亲最后一张合影。2009年6月23日,父亲去世。老人终究没能等到儿子重获光明的那天。然而,受到伤害的又何止一个人。
“于英生的孩子九岁了,母亲被人杀死了,他还要去恨他的父亲。小孩一直都不愿接触人,不愿意接触社会。九岁的孩子的人生轨迹,都被这些制造冤假错案的人给害了。”于英生的哥哥说。
于英生获释后,恢复了公职,并获得国家赔偿并补发了17年的公务员工资,共计百余万。离开监狱十七个月来,于英生努力的调试着自己的生活。在他的QQ空间里,有很多骑行、摄影、旅游的照片,经历了十七年错乱人生的于英生,从表面上看似乎已经恢复,然而,他的心结并未打开。他说,被当成杀妻凶手的十七年里,他们一家的苦难希望别人不再经历。因此他更为看重关于那些制造于英生冤案的当事人必须得到追究。
“只有追究制造冤案的人,把这些人戴上紧箍咒,才能不叫于英生这样的冤案再这么随意的出现。”于英生的哥哥说。
岩松说
最近几个月,纠错的案件一个接一个,这是另一个角度的依法治国的落实。迟到的正义也是必须到达的正义。但是另一方面,当初因何犯错,责任人该被怎样认真地追究,留下的教训是什么,也不能在纠错之后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否则这会是另一个新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