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珠三角对口帮扶粤东西北"成绩单"出炉

24.11.2014  17:37

  24日上午,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工作会议将在广州举行。        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工作会议,部署调整加强全省对口帮扶工作,明确由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西北8市。一年来,双方建立起由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党政联席会议机制,377名帮扶干部从珠三角到对口指挥部,43亿元帮扶资金注入粤东西北,共999个计划投资总额达4700亿元的产业项目引进落地。

  与此相呼应,一年来粤东西北被帮扶市多数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和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8个被帮扶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059亿元,同比增长9.7%,高出全省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853亿元,同比增长23.1%,高出全省14.7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19亿元,同比增长17.3%。

  在数据的背后,一些深层次的影响正悄然发生变化。比如被帮扶市的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了对口帮扶工作总体方案和年度计划,并确定了一批近期重点合作推进的具体项目。比如珠三角的先进理念带给了被帮扶市。各指挥部积极引入珠三角地区成熟的市场机制、改革经验和管理模式等,带动被帮扶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和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改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增强发展软实力。比如招商平台和资源更多。各指挥部积极整合双方招商队伍,共建共享,大力创新招商形式,全力推动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比如当地群众在对口帮扶中受惠。针对粤东西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实际,珠三角各帮扶市把民生帮扶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在教育、卫生、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人才、技术和经验优势,推动提升被帮扶市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和民生保障能力。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通过调整加强对口帮扶工作,既为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拓展了经济腹地,带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亮点1

  公司化方式运作产业园

  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是珠三角对口帮扶粤东西北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年11月以来,各对口帮扶指挥部把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作为对口帮扶工作的“主战场”,建立完善管理运营架构,全力推动园区开发,加快项目引进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根据要求,每组对口帮扶市合作共建1个产业园区。8个对口帮扶指挥部都依托当地原有的省示范产业转移园开展合作共建,其中清远、河源、阳江、潮州4市产业园原与珠三角其他市合作共建,各指挥部进驻后都按新的对口帮扶关系作了及时调整。

  记者了解到,由于各园区原有基础不一,有些园区开发建设及投产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因此帮扶双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出各具特色的3种合作共建具体方式:一是全面推进省示范产业园建设,如深圳汕尾、珠海阳江、东莞韶关。二是以“园中园”形式在省示范产业园中划出一片重点合作区域,由帮扶市全面负责开发建设,如广州梅州、中山潮州。三是在省示范产业园外另行选址作为重点合作区域,由帮扶市全面负责开发建设,如广州清远、深圳河源、佛山云浮。

  值得一提的是,8个园区均注册成立了投资开发公司并投入运作。由帮扶市市属国企选派经验丰富的团队,会同被帮扶市派出人员进行管理运营。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招商引资,还能充分发挥珠三角先进市场理念的优势。8个合作共建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注册资金总额达74.9亿元,其中帮扶市通过本市财政和市属国企以现金方式出资51.6亿元。

  截至今年9月底,8个合作共建示范产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96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70%,占全省40个省级产业园的26.4%;工业增加值347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全省省级产业园的36.1%。

  亮点2

  县对县镇对镇“一对一”帮扶

  在市级层面的对口帮扶外,珠三角6个帮扶市还安排了下属经济实力靠前的48个县(区、镇)与粤东西北8个被帮扶市下属58个县(区、镇)结成58对帮扶关系。其中,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和东莞5市安排了本市的县、区、经济开发区或镇结对帮扶对口市的县(市、区),而中山市则根据中山和潮州两市专业镇较多的特点,安排镇与镇开展结对帮扶。

  这种“一对一”的帮扶,让各地能因地制宜和有针对性地安排特色相近、产业互补的县开展结对帮扶。如中山潮州22个专业镇的产业互补强,他们通过双向互选结成帮扶关系;如珠海横琴新区与阳江海陵岛、高栏港经济区、高新区滨海旅游、高新区临港的经济特色相近,他们通过结对帮扶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帮扶过程中,各县级指挥部还注重挖掘当地矿产、农业、旅游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经验和项目进行深度整合开发,推动当地传统产业优化发展。如东莞厚街依托韶关翁源玫瑰种植优势,以“公司+基地+科技+农户”模式引入龙头企业投资建设5万亩玫瑰种植加工基地及玫瑰旅游项目,建成后农民每亩土地年收入将翻两番。

  同时,这种“一对一”的帮扶还加强了社会民生领域的帮扶力度,使当地群众在帮扶中普遍受惠。如珠海阳江实施“英才1200”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交流工程,各县级帮扶双方互派教师和医生交流学习。如广州荔湾从辖区知名电商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协助连州市组建连州电商协会和粤北淘电学院,并面向专业户和农民进行免费电商培训并指导开设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