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珠三角引擎功能,助推省域协调发展
珠三角是广东发展最大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是广东省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战略选择。发挥珠三角辐射带动作用,既要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推动自身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又要改善其辐射带动的空间体系,有序引导社会资源、人口及产业的有序流动。为此,必须持续优化提升珠三角,建设强大的区域辐射源,拓宽其腹地影响范围,创新辐射带动的内涵与方式,形成以珠三角为核心的枢纽网络型发展新格局,推动省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持续推动珠三角优化提升,建设强大的区域辐射源。经过多年的接续发展,总体上珠三角已呈现典型的工业化成熟期发展特征。就空间开发而言,增量发展空间日渐受限,存量空间优化成为发展的主导方向。为此,要更加主动地推动珠三角世界级湾区城市群建设,从战略上厘定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乃至农业现代化的空间载体,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功能对接区、战略性产业培育区和技术创新孵化区,重点打造“大广州”“大深圳”“大珠海”等新都市空间载体,实现城市群发展空间的大提升。要更加积极地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更大的时空范围上观察和认识产业发展规律,引入和构建新的高端高质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接续性产业,预防产业发展动力的衰竭。要更加精心地积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改善创新资源的配置方式,激发出强大的科技创新、企业创建和产业成长动力,促进创新创业的高效融合。要更加精准地认知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状态,关注珠三角内部的发展差异,防止发展成本过快上涨,全面降低产业发展的进入门槛,进一步激活和保持珠三角的动能和活力。
渐次拓展珠三角的腹地范围,构筑环珠三角新兴增长带。按照梯次跃进的空间发展关系,不断壮大珠三角的区域辐射圈,渐次推动环珠三角的紧密合作发展。在“高速经济”和“高铁经济”并行勃发的年代,在信息网络无处不在的环境中,要充分利用其时空压缩效应,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强化市际、城际及县际间的通达性和连接关系;要依从合理有效的空间辐射影响距离,渐次扩大珠三角的腹地影响范围,做实“广佛肇清云韶”“深莞惠河汕”和“珠中江阳茂”经济圈,以合理的时空尺度打造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和两小时省域经济圈,有效协调珠三角与环珠三角的资源地、生产地和市场区的发展关系。以土地空间的合理尺度为基础,统筹考虑建设强度密度、车行速度和发展速度关系,有效推动土地空间开发、劳动力迁移、资源供求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合理匹配与共享,精准推动环珠三角部分具备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较大地区的快速发展,形成环珠三角新兴增长带。
创新珠三角辐射带动的内涵和方式,改善粤东西北地区的公共服务。以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的完善和配置为抓手,引导社会资源和人口合理流动,是广东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共建产业园区,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方面。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创新和丰富珠三角辐射带动的内涵和方式。依托珠三角地区较为丰富的区域公共服务资源和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能力,以珠三角科技、金融、商务、信息等领域的服务输出为重点,深化延展城市综合服务、标准体系、先进管理经验等服务能力的外溢输出。在为粤东西北地区提供更为精准的科技、金融、商务和信息服务的同时,从整体上提升粤东西北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出发,推动跨区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推进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城市管理、商务运营等领域的跨区域管理跨界融合发展,促进行业协会、文化组织、城市管理等领域的跨界交流,鼓励跨市域城市管理经济实体的兼并重组,从而建立起一种公共服务的区域协作和援助机制,引领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公共服务的整体跃升,全面改善粤东西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水平。
形成以珠三角为核心的枢纽网络型发展格局,促进空间资源的高效配置。发挥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要依托不断加大加密的省域交通网络,合理配置省域空间的枢纽网络功能。在省域东西北三大主导方向上形成扇形扩展轴,构筑起以珠三角为核心的枢纽网络型发展格局,逐步实现外推发展。要以粤东西北中心城市扩容提质为抓手,突出中心城市作为发展极核的枢纽功能,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确立合理的发展时序和发展重点,高水平推动具有枢纽意义的中心城市建设,有序发展新型城镇化拓展区,加快开发区、自贸区等特殊功能区的建设发展,大力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构筑稳定密切的城乡联系,有序联结新农村建设与生态资源保护,从而达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明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空间协调发展新要求,促进省域空间资源的高效配置,实现省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