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是怎么反超长三角的?

21.08.2015  21:18
珠三角悄然实现了弯道超车,无论是自主创新能力、民间创富能力,还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比长三角的表现更优。

人们普遍认为,随着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在上世纪90年代的崛起,长三角已超越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级,但是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与调研认为:

近几年来,珠三角悄然实现了弯道超车,无论是自主创新能力、民间创富能力,还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比长三角的表现更优。

为什么?长三角不是国家钦定的老大哥吗,无论是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还是地缘优势,都比之珠三角更优。珠三角反超的秘密是什么?

1、珠三角在衰落?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坊间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世纪初看滨海,新时代看长江流域”。

这个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勾勒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区域经济的地位变迁——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地位不再如此前那般重要。而长三角或者说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区域,正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事实真的如此吗?为此,我们试图比较长三角和珠三角从2000年以来的经济走势。我们选取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最高的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这四座城市与上海、苏州和无锡这三座长三角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对比。

为什么长三角地区选择上海、苏州和无锡,而不是杭州、南京或是其他城市?

原因有二:

一是地缘关系带来的经济联系。从地图上看,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出发,一路西行到无锡市人民政府只有139公里,如果道路通畅的话大约1小时40分钟就能到达。地理要素使得上海和苏州、无锡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星期日工程师”——即工作日在上海上班,周末到苏南乡镇企业走穴的工程师,再到高铁时代在沪宁线上奔走的上班族,这是区域内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二是这三个城市的面积和人口与珠江三角洲四座城市大致相当。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年,“沪苏锡”的面积为19616.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134.79万人;“广深”经济带的面积为15693.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955.31万人。从人口和面积来看,这两个地区具有可比较性。

那么,这两个地区的表现如何?从经济总量来看,这两个地区的全年经济总量大致在45000到46000亿元左右,经济增速也都保持在7%-9%之间。

不过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数据是,在2000-2013年这十多年间,长三角经济带的经济总量一直遥遥领先珠三角经济带,但是长三角的领先优势在逐渐被缩小,继而在2014年被珠三角经济带超越。这和我们传统上认为经济重心正在向北移动的趋势不相符合。数据显示,2014年珠三角四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6193.31亿元,约占到广东全省GDP的70%,已经超过北京和上海的GDP总和。其中广东经济的龙头——广州和深圳近些年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前五位,而低调的佛山依靠其制造业重镇的地位亦紧追青岛、大连等副省级城市。

我们也可以从两大经济带在我国经济总量的占比中看到一个有趣现象,两大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在2000-2005年间逐年走高,随后又双双下降。但是珠三角经济带在2012年已经止住下降趋势开始反弹,并超过了长三角经济带。为什么珠三角能够在最近两年中将长三角抛在身后?为此我们以苏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对比。

1 2 3 ...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