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桑基鱼塘“沧海遗珠”引入生态开发

23.03.2015  01:31

  广东新闻网佛山3月22日电 题:珠三角桑基鱼塘“沧海遗珠”引入生态开发

  记者 程景伟

  站在广东佛山南海西樵山上南望山脚下的大片湿地,河网星罗棋布。这片被喻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沧海遗珠”的沃土,引入了生态农业旅游,经过活化开发后焕发生机。

  岭南大地的三四月份,正是赏花春游的好时节。西樵山南边七星村的大片桑果园万余株桑树此时已是硕果累累,桑芽娇嫩翠绿,桑果垂挂枝头。

  22日适逢周末,桑果园里游人如织。人们或携老带幼在桑树下寻摘桑葚,或静坐塘基垂钓。到了中午时分,全家人一同品尝农家菜,刚从鱼塘捞起的鲢鱼、刚从地里收割的青菜,新鲜又健康。

  “一家人来到这里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种桑养蚕喂鱼,暂时远离城市的尘嚣,过一回返璞归真的生活。”一些来自佛山、广州等地的市民如是说。

  然而,过去数百年里,在富饶的珠三角一带,桑基鱼塘并非供人游玩。桑树饲养蚕宝、蚕宝结茧抽丝、蚕粪当作鱼饲……桑基鱼塘这种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是珠三角民众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耕作模式。

  作为珠三角桑基鱼塘的发源地之一,南海西樵早在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就已有种桑养蚕业,这使得西樵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岭南纺织之乡,清代时期大量的纺织品通过珠江河网运输到广州十三行,再转运往世界各地。

  有别于珠三角地区绝大部分桑基鱼塘在近几十年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大潮中逐渐走进了历史,西樵七星村早在1972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桑基鱼塘农田示范区”,村内绝大部分土地被中国政府划定为农田保护区,至今还保存着珠三角最好的桑基鱼塘区,面积近10万亩。

  桑基鱼塘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正引起官方重视。去年秋天到佛山南海调研的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就表示,桑基鱼塘、河网水乡等岭南传统风貌地区是珠三角重要的历史遗产,要传承和发扬以桑基鱼塘为代表的传统农耕文化新内涵,加强生态康复和活化利用。

  中共西樵镇委书记梁全财告诉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当地政府以七星、儒溪、显岗村共2000多亩鱼塘片区为中心,通过整治重现桑基鱼塘风貌,打造集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低碳养生、历史文化为一体,具有深厚岭南农耕文化内涵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区。

  “桑基鱼塘生态活化利用后再度焕发活力”,梁全财表示,“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将与西樵山、国艺影视城、南海博物馆、“翰林”松塘村等景区结合起来,构建大5A旅游格局。

  “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负责人称,计划将鱼塘片区建设成集游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水上游乐园。除桑果外,还将种植大批量、多品种的岭南佳果,日后让游客采摘龙眼、大树菠萝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