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纳入珠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保护范围

02.08.2017  17:44

珠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部,珠江北岸,地处广州东部片区服务中心,是珠江商贸金融轴线的东部延伸节点。而《天河区珠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根据规划,珠村保护规划范围为珠村东至深涌左支涌一带,与吉山村以及黄埔区茅岗接壤;南达中山大道,西到黄村大道,北至广园路,与谭村、马坑园村、玉树村相接,总面积1.5平方公里。

规划将保护要素明确划分为物质性要素与非物质性要素。

【物质性要素】

珠村独具岭南特色的古村传统风貌和整体山水格局,以主要街道为骨架的传统街巷肌理,极具代表性的宗祠、寺庙、家塾及传统民居,反映重要历史事件的旧址和名人故居,社坛、古树、更楼等历史环境要素。

乞巧文化。

【非物质性要素】

珠村以“乞巧”为核心特色的各种地方民俗、民间工艺、节庆活动、传统风俗等。同时,在物质形态上保护和恢复这些非物质要素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场所。

【核心保护范围】

规划共规定了3处核心保护范围,分别为文华大街及珠村潘氏宗祠周边区域、孖塘及北帝古庙周边、大塘及元德陈公祠周边区域,总面积为3.37公顷。在此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保护和修缮。

除建设必要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外,在上述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新建、扩建必要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2米内。

此外,规划还确定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将文华大街、南门大街、东华三巷等历史文化遗产较为集中的街巷沿线地区纳入,通过街巷空间将三片核心保护范围联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风貌控制区,面积共6.20公顷。在此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保护和修缮。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活动应以不影响珠村的传统风貌为前提,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管理部门等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新建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8米以内。控制新建建筑的类型、形式、材料与色彩,使其延续原有建筑肌理,并与珠村的传统风貌相协调。

链接·如何提意见建议

天河区珠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公示截止时间为8月29日,市民可通过信函和电子邮件方式对规划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信函反馈意见邮寄地址:广州市瘦狗岭路565号,广州市天河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收。邮政编码:510640。

网上反馈意见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